亲爱的小程同志,2023年已然在奋斗和汗水中度过,今年你一共工作了298天,最早上班打卡时间是凌晨1点42分,想必那时你刚下班吧;你撰写了32篇民情日记,其中“群众”一词提到了79次,他们一定很让你挂心吧;你最常用的装备是那件“红马甲”,有217个小时它都陪伴着你;感谢你一年来对基层工作的支持与付出,让我们来看看你这一年的收获吧。
这一年,你结交了28个忘年交,他们说你像是“自家的闺女”。我工作的地方被誉为“将军的故乡”,村庄被水库和群山环绕,青壮年多外出务工,常住村里的大都是老人。初入基层,我很不适应,刚刚离开象牙塔,我心里暗暗立誓要在基层闯出一片天地,用我十余年苦学的知识建设新农村。但事与愿违,来到村里,我常常面对的都是:“姑娘,帮我缴一下今年的医保费用,我不会用手机”“丫头,残疾证到期了怎么更换啊”等等这样的“小事”,我一度感到失落,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没有价值。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逐渐感受到了变化,是散步时爷爷奶奶们对我热情的招呼,是大娘冬至送到村里的那碗饺子,更是这一年来我交到的28个“忘年交”,让我明白了“群众小事就是民生大事”,青年干部不能眼高手低,要始终脚踏实地,才能实现梦想。
这一年,你认识了12种农作物,熟悉了它们生长发育成熟的全过程。农村工作最让我心焦的还是“田里的工作”,刚出苗的小麦和韭菜让我难以辨认、水稻的播种和收割让我觉得复杂万分、油菜怎么管护才能出油率高、红薯立秋前后挖出来出粉率的差别等等……还有许许多多我都叫不上名字的农作物,让我深感压力倍增,每当群众和我聊起春耕秋种,我总是缄默不语,害怕露怯。在撰写农村调研报告时,我踌躇万分,始终无法下笔,思虑良久,我明白还是要走出办公室,到田埂上去、到农民身边,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才能收获成长。于是,我开始戴上草帽,穿梭于村里的大大小小田块,白天实地观察,晚上学习专业知识,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我终于小有收获,也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农民们答疑解惑,更是对当地的12种常见农作物习性了如指掌,我逐渐从“大学生”变成了“新农人”。
这一年,你学会了1门地方话,新技能让你的基层生活更加得心应手。文化沉淀下的金寨方言,语音复杂,县内不同乡方言都大有不同,是安徽最难懂的方言之一。进入基层工作后,首要面对的就是语言关,办事群众、基层干部下意识的方言交流,于我而言更像是云里雾里,导致许多工作不知来龙去脉,仅仅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更难以承担重担。与群众解释政策、调解纠纷,突兀的普通话很难取得对方的信任,干工作总是效果差三分。我自忖没有多少语言天赋,只有勤能补拙。为快速听懂融入,我得空时就常听领导同事交流言谈,辅之半蒙半猜,晚上回家后,打开视频软件,在本地频道中刷着短视频,别人为取乐,我却是为了在他有字幕的注解中进一步读懂桃岭方言。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我基本实现了畅听无阻。而今,虽然距离对答如流还有一定差距,却也可以大胆开口,逐渐成为乡里乡亲口中的“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