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驻村日记”之基层拜师篇

广东省惠州市政协办公室选调生 大岭街道白沙布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孙雪琳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每周一早上八点半,村委旁的白沙布小学就响起了孩子们的阵阵朗读声,新的一周驻村生活往往从此时就开始了。从驻村到今天已过去的四个月时间,经历过新人见面会上的迷茫,感受过基层紧急事务的棘手,获得过培训班主动发言的赞扬,成长在基层纠纷调解的一线。在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大岭街道白沙布村生活、工作的这段的时间里,我已逐渐适应并融入到村内的各项工作中。翻开我的“驻村日记”,每篇都详细记录村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以及我的基层学习感悟。

我的基层师傅之晓鹰书记

记得驻村的第一天,由镇上的领导亲自带我到村里,跟村两委班子见面“破冰”。由于当天收到驻村通知,晓鹰书记立刻动员,为我安排办公室及办公用品,当场定调解决食宿问题,雷厉风行的作风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作为外地人的我感受到惠州的包容和基层的热情。晓鹰书记鼓励我把白沙布村作为我第二处扎根的土壤,把村委作为我人生中难得的大家庭,借着省市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发挥聪明才智和专业优势,助推村集体经济迅速跃上快车道。

所有选调生每年都有“服务群众经费”,可以用于购买米、面、油等生活物资慰问困难家庭。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我提出了个人想法,为什么不建立一个“选调生慰问产品推广群”?既可以推广本村的钼稻米和花生油产品,又可以帮助选调生完成慰问任务。脑子里出现这个点子后,我迫不及待与书记进行交流,表达想法。书记在认真思考后,一针见血提出问题所在,慰问产品产生的物流费用怎么解决?如果仅由村集体承担该项费用,成本太大了。在经过一上午的交流碰撞后,书记提出在原有基础上,建议合理的加入调研活动,让感兴趣的选调生来我们村参观学习交流,有意向的话可以顺便购买我们村的扶贫助农产品。并且可以先在惠东县小范围试行,总结经验形成方案,后期再组建市级层面的选调生慰问调研团,扩大面上的影响力。

我从书记身上学到做群众工作一定要“灵活”。往往不能只盯着一个点,要多方面统筹,各方调动资源,做好前期筹备工作。其次,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利用网络化平台推广的手段,例如促成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旅游烹饪学院与白沙布村经济联合社的《新媒体赋能农产品营销推广助力乡村振兴》合作项目,推动加快乡村数字化新转型,找到“互联网+产业”融合之路,实现“新平台、新农人、新IP”的转型升级。

我的基层师傅之远飞副书记

副书记今年52岁了,在村委工作了16年,是一位很严谨的前辈,从其对我的称呼就可见一斑,其余人往往称呼我为“孙主任”,只有副书记称呼我“孙助理”,副书记严谨到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与副书记深切的交谈是从一场“打边炉”开始的。某晚受约去副书记家吃晚餐,晚餐的主要主题是用蛇肉“打边炉”。一进门侧对面摆了一张太师椅,搭配茶桌、茶具、客椅一应俱全,茶桌旁就是一个大的开放式方格收纳柜,装修风格倒是十分搭配副书记朴素实干的作风。晚餐主要是“蛇肉”,说实话对于一位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在听到“蛇肉”的一瞬间,我心里是拒绝的。但是几杯酒下肚,再加上副书记卖力的“宣传”,我也壮着胆子夹了一块蛇肉。伴随着几杯酒进肚,剩下的那点顾虑也就烟消云散了……推杯换盏中,慢慢地就打开话匣子了,副书记给我讲述了自己的“折腾史”。一毕业,就包下了一大片池塘用来养鱼,为了方便照看,全家搬到池塘旁边,一住就是十年。后面又养起了猪,最多的时候有1000多头猪,从母猪配种,到小猪阉割,再到猪肉销售渠道的搭建,说到专业之处滔滔不绝。虽然岁月在这位跟我父亲相似年纪的老者脸上留下更深的印记,同样也造就了其坚韧不拔的性格。

我从副书记身上学到做群众工作一定要“动情”。大家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村民工作说到底是将心比心、人心换人心的工作。驻村工作同样如此,必须要有群众基础,如果没有的话,没人“搭理”你。那么情在哪里呢?是在村委办公室旁泡一壶惠东山茶的喝茶吹水之中,是在街边早餐店点一碗地道汤粉的互相拉呱之中,是在路过家门面带微笑的亲切招呼“阿叔阿婶”之中。工作在难、情况在复杂、矛盾再多,也总有克服的办法,很多听着很棘手的事情,往往在几次入户走访,坐下来喝茶吹水中,慢慢化解。加强与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嘘寒问暖中不断拉近干群关系。

我的基层师傅之村调解主任“华哥”

华哥今年42岁,是一位身高1米68,成天嘻嘻哈哈的乐天派,一口地道又独具特色的客家话,常常逗得我们捧腹欢笑,在村里面负责调解矛盾纠纷和环境整治方面的工作。有一次与华哥约着去他家里面坐坐,9点与华哥在村委集合,去往他家,还未进门,华哥便兴奋地给我介绍着门口挂着“共产党员户”的标志牌,丝毫不掩饰嘴角的“飘扬”。抵达家时,华哥便热情招呼我先喝水、吃香蕉,坐下“吹水”先。看到墙上挂上的全家福,我露出了羡慕的神色。我便调侃起华哥,华哥你肯定是家族里面最有出息的,你看拍个照都站C位咧。华哥挠挠头,笑着跟我介绍起来,“我姑姑两公婆在某某学校教书,我小叔在县里某某科室工作……”别看华哥平常嘻嘻哈哈,但是在调解矛盾纠纷方面,称其为“老把式”一点也不为过。抵达矛盾现场之后,华哥习惯性手一背、头一抬、眯起眼沉着的面对双方边争吵边表达诉求。待双方“哑火”后,华哥开始了招牌式的递烟、点烟工作,自我来到村委后,经常跟华哥出去调解矛盾,华哥调解矛盾的化解率高达95%。

我从华哥身上学到做群众工作一定要“强硬”。我虽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群众眼里难免留下“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刻板印象。那么怎么通过硬来解决呢?首先是要树立起威信。他们大声,你就要比他们更大声,气场上不能弱了气势,要拿出敢于上前解决问题的魄力,摆脱刻板印象,同时避免矛盾进一步升级。其次,要仔细分析诱发矛盾产生的原因。矛盾发生时,我们虽然是中立的角度,但是一定在对双方的利弊仔细权衡之后,找出矛盾发生的内在原因,勇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该强硬的时候就要强硬,引导群众往解决问题的方向转移,切不可成为“和稀泥”式的干部,否则只是将矛盾的发生时间点推迟了,没有彻底解决问题。

作为基层选调生与党员群体的一员,组织为我们提供了在基层摸爬滚打、增长才干的机会,我们当邂逅碧绿花海、千亩良田的壮丽景观,领略党建引领、同向发力的基层真智,感受勤俭节约、宁静致远的淳朴民风,珍惜了解农村、服务群众的修行机遇,在基层生活中记录成长的点滴,早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懂农业、爱农村、亲农民的新时代“三农”干部,勇于担起社会责任,为新时代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发布人:雪漫山林 发布时间:2024-1-28 14:40 收藏 阅读人次:1519

初审:李爱国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