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其核心价值正与主题教育的工作要求高度吻合。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握好“四下基层”的核心要义,用活“一线工作法”,紧紧围绕基层,服务群众,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深学细照,创新宣讲,把理论讲堂设在一线。党的创新理论从来都是全党全国人民完成阶段性历史任务的行动指南,没有党的创新理论便没有干事创业的指导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工作要求之一就是使党的创新理论被群众广泛知晓悟透,如何使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党员干部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党员干部要在理论学习上下功夫,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汁原味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章等、持续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只有党员干部学深悟透了党的创新理论,才能将党的理论的精髓准确无误地传递给人民群众;另一方面,要在宣传宣讲上花心思,一切脱离群众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要让群众能读懂、理解党和政府的理论与政策,法律法规,就要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多用案例教学、现场互动、讲故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侧面讲深讲透党的理论,不生搬硬套、照搬照抄,打通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
倾听民声,体察民情,把调查研究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活水源头。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习近平同志也深刻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足以见得调查研究的重要地位。党员干部需要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掌握好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拿出不畏艰辛的毅力,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挽起袖子,扎根基层,到实际困难多的地方把脉问诊,去工作难以打开局面的地方解剖麻雀;保持反对形式主义的定力,全面杜绝那些畏惧条件艰苦的、有“规定路线”的、走马观花的、颐指气使“钦差式”的调研,避免调查研究只停留在表面;更要锻炼善察民情的听力,倾听群众的声音,在调研中发现群众面临的问题,了解群众反馈的意见,总结群众创造的经验,提炼出解决问题的优秀方法,做到“聪以知远,明以察微”,实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
化解矛盾,调解纠纷,把信访接待下沉一线。信访系基层,基层稳则大局稳;信访系民生,民生稳则社会稳。没有人民群众支持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理念也因此深深地烙入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心中,如何为人民谋幸福?归根结底就是要做好群众工作,而基层信访工作正是一项“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只要能把基层信访源头处理好,便能真正实现解民忧。党员干部要把握好这次主题教育的契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将心比心,不讲空话套话漂亮话,不踢皮球,真正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变党员干部在办公室的被动接访为深入一线的主动下访,组织好基层干部、乡贤、网格员等力量,打开群众的话匣子,疏导情绪,消除误会,化纠纷于未萌,避矛盾于无形;还要用好“群众意见”这一标尺,度量人民是否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满意,衡量自己为民造福的种种举措是否有效得当,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好。
主动破题,善解民忧,把办公桌摆在一线。坐在办公室看到的全是问题,到了基层一线看到的全是方法。“现场办公下基层”,能最大程度减少中间上报环节,更好地直接面对难题,直接突破难题,让群众明白自己的意见有人听,身边的事情有人管,有效拓宽了同群众联系的渠道的同时又更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使群众感觉到党始终站在身边。党员干部要走出办公室,多去基层办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把造福群众作为自身实干的最大政绩,发现难题不拖不推,主动破题不慌不躁,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现场研判、现场决策、现场落实,对照问题背后的原因督促整改,后续实时跟进,并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把主题教育中好的经验做法及时以制度与办法的形式保留下来,让群众在办公下基层中得到实惠,体现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勤政务实的优良作风,诠释鞠躬尽瘁、一心为民的无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