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江川区星云街道坚持党建引领,针对部分村(社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缺思路、缺资源、缺能人等现状,逐村分析研判,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通过产业带动、农旅融合、服务创收等“党建+多元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从“试点破题”到“多点开花”,倾力绘好乡村振兴“百景图”。
党建引领开出“振兴花”,勾勒加码提速“发展图”。规划引领,“一幅图”布局。定期召开党工委专题会议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座谈会,精准分析研判,全面摸清家底,全域整合资源,全程指导跟进,立足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探索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制定“一村一策”“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发展规划。支部引路,“一盘棋”发展。充分发挥党建领航、支部引路的核心作用,实施“党委带支部干、支部带经营主体干、经营主体带群众干”“支部联建、公司联营、业务联合”的“三带三联”战略,深化“支部+人才+特色产业”“党建+集体经济+村办公司+农户”发展模式,通过群众入股、参与经营、定期分红的方式,实现多渠道增收。2023年9家村办公司经营性收入突破355万元,净利润110余万元。融合引育,“一条链”贯通。坚持“一产奠基、二产支撑、三产提升”的融合发展思路,整合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依托“村BA”“荷花节”“渔文化节”等活动找准产业突破口,精准引育民间工艺、文化体验、特色民宿、文体产业等新兴业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2023年,所辖9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创收突破2130万元,500万元以上的2个,200万元以上的1个。
农旅融合开出“生态花”,勾勒宜业宜游“山水图”。依托星云湖南岸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以文旅为媒,以“三农”为先,以产业为基,以绿色为底,深化拓展“党建+”模式,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振兴动力,通过党建驱动、村企联动、产业撬动、文旅拉动,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000万元,流转土地1105亩,着力建设“滨湖花园·河咀新渔村”,成功将河咀社区打造为集生态农业、乡村度假、观光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星云湖畔特色旅游示范社区。深耕“渔”文化,多角度开发渔文旅特色产品,打造手工编织渔网和加工渔具“亮点名片”,渔网渔具远销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每年可为居民带来2000余万元收入。做好“水”文章,以打造“高颜值”环湖党建示范带为抓手,促进基层党建与星云湖保护治理深度融合,成功打造网红打卡点“望海码头”、“海鸥观景台”、“天空之境”滨水休闲主题景观带,带动沿线游览观光和餐饮娱乐消费增收。做优“旅”特色,创新引入卡丁车发展休闲娱乐产业,吸引10万余人到河咀社区环湖游览,辐射带动当地群众积极发展餐饮、住宿、娱乐等乡村旅游业,兴办餐馆民宿23家,每月营业总收入超过35万元,创造长期就业岗位30多个、季节性服务岗位150余个,直接带动就业3300余人次。
产业连育开出“致富花”,勾勒富民兴村“锦绣图”。深化实施“党组织+集体经济+产业”联合体发展模式,紧扣美食产业和文体产业两大核心,盘活闲置公房,建设三街公社大食堂,创优做特“江川八大碗”特色品牌,承办宴席8500余桌,营业额突破329.5万元,直接带动农民增收45.81万元。利用2块闲置空地,修建篮球场、网球馆,成功举办乡村文化节、“村BA”篮球联赛,打造1条特色商业街,引入啤酒节,做特米线文化节、菌交会、世果节等一批地方性节庆消费品牌,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推动烧烤、小吃、饮品、民族文化小样品、古滇文化纪念品等销售,有效将健身与旅游休闲、农特产品推介、民族特色文化、乡村经济“串珠成链”,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吸引游客3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余万元。同时,用活“互联网+”,打造“三街社区共享直播间”,通过直播开拓冬瓜蜜饯、八宝饭、手工汤圆等本地特产网络销售渠道,在盘活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通过延伸消费产业链拓宽居民“致富路”。
精细服务开出“善治花”,勾勒强社惠民“幸福图”。紧抓江川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契机,围绕城市社区服务发展定位,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实行整体推进,统筹规划、通盘考虑,积极探索“村办公司+小区物业”运营模式,着力破解“城市社区无资产资金资源、村办物业公司与小区居民信任度不高、小区治理与居民服务资源联动不高效”三大难题,助推城市基层治理拓面提质,撬动集体经济“破零”增收。推行“党建+公司+资源+服务”发展模式,对接居民多样化、精细化、个性化需求,依托星云社区村办公司成立美好家园物业服务中心,搭建服务平台、引育服务要素,梳理出物业管理、家政服务、托育服务、病人陪护等16项业务经营范围,为文祥片区23个小区761户居民提供教育、文化、就业、社保、健康卫生等全领域服务,并承接社区垃圾清运等业务,2023年实现业务收入26.33万元,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9.5万元,带动19名居民在“家门口”就业,促进基层治理、集体经济与为民服务三轮共进、三效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