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保障农民富裕富足、助力农村宜居宜业、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守护“粮食安全”底线,保障农民富裕富足。“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保障粮食安全,最重要的便是要让农民愿种粮、种好粮、有效益。近年来,由于土地、劳动力和农资等种粮投入要素价格的刚性上涨,导致粮价提升空间有限,农民种粮收益受到挤压,进而导致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个别地区甚至出现土地“非农化”及撂荒现象,这对实现粮食持续稳产增产带来了不稳定性。基于此,消除“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两者之间不和谐的“音符”、确保两者协同发展是当下的重要课题。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调查研究”为抓手,深入基层,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让有家国情怀的稻田“守望者”们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助力农村宜居宜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是老百姓的幸福靠山”。“千万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0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是推进乡村加快向绿色发展方式转型的可持续发展新道路。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运用到具体实践中时既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也不能单纯地搞“一刀切”,而是要深入挖掘特色乡村资源禀赋,立足不同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绘就人居环境生态化、发展环境生态化、自然环境生态化的“富春山居图”,让各具特色的万千村庄各展其长、各美其美。与此同时,还要扎实开展以垃圾清运、“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等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聚焦群众所需,有针对性地推进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
强化“科技兴农”举措,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提升至2022年的62.4%,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新时代“科技兴农”的重大意义,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不仅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战略支撑,还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强劲“引擎”,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动力。要把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驰而不息在实施“生物育种”等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机械装备支撑、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数字技术在乡村的发展等方面下功夫。通过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手段为传统农业装上智慧“大脑”、插上科技“翅膀”,推动实现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质的飞跃,促进农业质量和效益“双提升”,跑出科技兴农、科技强农“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