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志”“史”“风”“旅”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

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人大 龚惠强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于2月3日发布。文件指出,要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其中强调了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等。基层组织要深刻认识到文化的浸润和文明的引领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动力,要把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和发力点,通过写好村志、讲好村史、塑好村风、办好文旅,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与自觉,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

志。即村志。乡村文化源远流长,各种特色乡村文化内涵丰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村志是具有文献、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传统村落振兴的重要文化资源。编纂村志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一种好形式。基层组织要把写好村志、把“抢救历史文化、留存乡村记忆”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把可能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乡村历史沿革、经济、社会、文化、民风等记录并传承下去,能让人民群众深刻感受家乡的自然美、历史美、人文美,从而激发对家乡的文化自信,激发浓浓的爱国爱家情怀。同时,在村志的编写过程中,从组织动员到分工布置、从入户调查到采集资料,各个过程都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热情,也极大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史。即村史。村史对传承传统文化、盘活老物件古遗迹、讲好社会发展变迁故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乡村振兴具有现实意义。基层组织要高度重视村史的挖掘、收集和展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浓墨重彩地讲好村史故事。只有回顾历史,回首走过的路,才能让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先辈们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开拓的不易、创业的艰辛,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家园的归属感、荣誉感和留恋感,才能更好地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才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把村史讲好讲实,使之成为传承历史文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成为留住乡情、凝聚人心的生动教材,成为体验民俗、发展旅游的生动教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内涵和源动力。

风。即村风。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基层组织要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让乡风文明赋能乡村振兴。要发挥好乡贤作用,邀请本土德高望重的乡贤参与村务管理,在建言献策、社情民意、纠纷调解等方面发挥作用,培育“德治”的内生动力,使他们成为文明村风的引导者、社会新风的传播者、村民自治的推动者、志愿事业的倡导者,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大力提倡移风易俗,摒弃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加强自我管理,践行文明新风,以良好村风的“软实力”筑牢乡村振兴“硬环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旅。即文旅。一号文件指出,要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文化要振兴,文旅是一家,这也是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基层组织要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充分拓展功能,通过农文旅融合的新方式,走好乡村振兴的“不寻常路”。以农耕文化为魂、自然风光为韵、村落村居为形,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特”的要求,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乡村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构建文旅产业新格局。用好用足文化资源,深入推动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无缝对接,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体验感和市场吸引力、竞争力。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配套设施上给予扶持,在发展上给予引导,推动乡村农文旅步入正轨,经营规范、方式灵活、产品丰富、效益明显,从而点亮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布人:龙鼠虎穴 发布时间:2024-2-7 07:19 收藏 阅读人次:2695

初审:吴晓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