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组织工作

读懂“一号文件”关键词 打好文化振兴漂亮仗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三官街道新集村选调生 夏锡梅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乡村要振兴,文化必先行。近日,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发布,文件指出,要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乡村篇。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一号文件”里的关键词,守好“三农”的基本盘,集“新农人”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地域文化特色、抢抓农文旅窗口、做好文化振兴大文章,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以文铸“魂”,打造乡风文明活力图。一是党建引领强武装。乡镇领导班子创新探索“党建+”模式,以书记为组长,文化、宣传部门共同参与,定期召开文化工作调度推进会议,依托乡镇和村部两级文化服务网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政风、乡风、民风,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落实落细。坚持开发与保护并行,规划设计集文化、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农家民宿,推动“庭院经济”落地生根,打造乡村振兴样板。二是乡村自主激活力。村两委“领航”,党员干部“领头”,走村入户宣传和美乡村建设,带头制定完善“一约四会”,组织评选乡村好儿媳、文明家庭,促进乡村自治、德治、法治有效融合。搭建乡村服务平台,围绕拥军优属、敬老助残、移风易俗等常态化开展乡村志愿服务活动,利用节假日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营造关爱互助、邻里和谐的良好氛围。三是村民自娱秀亮点。以党建为引领,以村民为主体,活用农家书屋,开展“我和农家书屋的故事”“经典著作诵读”“乡村故事会”“书香家庭”等文明实践活动,交流读书心得,分享乡村趣事,在阅读中汲取知识、增长本领,让农民群众的“脑袋”富起来。

以文塑“型”,打造乡韵特质田园卷。一是农文旅融合,盘活乡村文化存量。乡镇领导班子要科学规划、持续加码,做好“土特产”文章,创造1+1+1﹥3的效果。寻找乡土资源,依托农村土地、自然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深挖特色因子,开发“千村千面”,基于市场前景,深入调查研究,围绕“一村一品”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产业,追求独特品质,擦亮特色品牌。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注重促进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的融合发展,加强农产品研发、种植、培育、售后,依托电商市场、运输销售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二是读赏健一体,点亮乡村文化空间。按照“三室两堂一场一廊+”的标准有序建设文化阵地,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农民文化乐园点位,进一步扩大“15分钟阅读圈”辐射范围。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理念,以农家书屋姓“农”为宗旨,以村民需求为导向,书籍配置由“政府端菜”向“百姓点菜”转变,努力实现科教文卫农各领域全覆盖,让农家书屋成为乡村的“加油站”。合理配置乡村健身器材,既“重建”也“重管”,持续规范器材数量种类、宣传讲解、养护管理等制度,让小器材发挥大作用。

以文培“根”,打造乡愁记忆人文画。一是支持市民下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乡镇政府要坚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送戏进万村”文化惠民活动,充分把握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重要民俗节庆,邀请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入村,把戏台子建在老百姓的家门口。鼓励村民看、村民学、村民演,奋力打造“村IP”,以戏曲文化激活乡村文化一池春水,凝聚新时代“乡愁”力量。二是动员村民兴乡,变“旁观者”为“参与者”。以村干部为主力,以村民为主体,组建乡村文化振兴小分队,鼓励村民通过抖音客户端、微信朋友圈等多媒体平台随手拍、随手发,传递乡村之美,激发其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对乡镇和村级文化工作者、业余文化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培养一批贴近生活、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乡村明星”。三是鼓励能人返乡,变“流动点”为“家港湾”。打好亲情牌,利用返乡过节联系在外大学生、乡村能人、企业家等各类人才,引导他们投身乡村文化建设,以浓厚的乡情点燃干事创业的激情,在服务乡村文化振兴中增强精神力量。

发布人:山月 发布时间:2024-2-7 17:09 收藏 阅读人次:5280

初审:余路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