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扎实推进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更好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人才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所在。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候鸟”人才、本土人才作为着力重点,紧贴本地特色产业需求,拓宽外引渠道,打通内培通路,增强岗位适配度,形成点面结合、梯次搭配的乡土人才发展格局,以人才振兴引领带动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聚焦产业“生态链”,苦练招才“相马功”,用“情”牵线引候鸟归巢。引才之难,难在认同感和归属感。各地人才待遇可谓丰厚,但人才流失仍是常态,原因在于人才考虑的除了经济回报,还有个人成长、发展平台、公共服务、情感寄托等隐性因素。因此,以产业聚才满足发展所需,以感情留才营造归乡之感,是“引不来”“留不住”的治本之策。要加强“候鸟型”人才回引力度,依托基层党组织走村入户摸排统计,把有回乡意愿的乡土人才纳入后备名单,以乡贤协会、人才之家等为纽带,搭建起在外人才交流平台,利用逢年过节座谈、平时电话问候等方式掌握思想动向,找准财政补助、贷款贴息、项目合作等契机吸引人才回流。要发挥“引领型”人才带动作用,重点关注致富能手、科技带头人、产业专家等引领性人才,鼓励其带团队、带技术、带资源回乡,依托本地产业转化成果、领办项目,形成人才回流的“集群效应”。
开设院校“直通车”,搭建田间“土课堂”,以“育”为主让能人辈出。南山栋梁少,不养材林故。乡土是各类人才成长的沃壤,只有立足本土、“长线”育才,才能补足乡村发展的人才缺口。重点在因地制宜,建立运转通畅的人才培训体系,根据产业需要定向培养,发掘人才特长着重锻炼,培育出适应乡村环境、具备乡土情结、胜任农村工作的实用型人才。要搭建“产学研”培育平台,系牢本地乡贤、民主党派等纽带,与党外知识分子开展研学互动,打开本土人才格局和视野。同时,与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开展校地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设立专家工作室、开辟产品试验田,以研带学培养研究型人才。要开设“实训类”田间课堂,探索项目制、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以产业项目为依托,发动本土专家带领年轻学徒,定期邀请农业专家、种植能手、电商达人等授课培训,着力培养实用型人才。
激活头雁“新思维”,增添产品“附加值”,唯“才”是举使人尽其能。人才好不好,关键看是否用对地方。人岗相宜,工作效能必定事半功倍,人岗不合,千里马也可能困于槽枥,提高人才专长识别能力,增强岗位适配度,才能有效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要聚焦“产业链”精准用才,立足乡村上下游产业链,建立电商物流、产品开发、旅游规划等专业人才库,开展业务竞赛、岗位练兵、课题评比等活动,动态跟踪了解人才产业认知度、岗位适配度、工作满意度,根据人才现实表现和能力特长适时调整人员岗位。完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细化品德、能力、业绩、创新价值等考评指标,结合定期考评和日常考评,综合外部评价和个人业绩,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严格优进绌退,提高用才精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