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有网民在社交平台晒出一张收据,吐槽自己办酒席被村委会罚款1000元,引发热议,不少网友表示刚看到时都认为村里管得太宽,“多管闲事”,后来事件迎来大反转,得知当事人办太多“酒”才引众怒,网友又纷纷表示:“这哪是办酒席啊,这分明就是小投资大回报。”无独有偶,在贵州一地也发生了一起因劝阻村民举办“剃头酒”的过程中沟通不畅,发生往食物中撒盐等不当行为。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围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推动治理,取得了较好成绩。但目前,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仍甚嚣尘上。满月酒、乔迁酒、寿宴、婚宴、丧事等“酒席”名目越来越多、“随礼”金额越随越高、宴席规模越办越大,甚至出现为了敛财举办的“无事酒”,“人情礼”成为广大农村群众叫苦不迭、不堪重负的“人情债”。
摈弃陈规陋习要“因势利导”。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风俗习惯是群众在积年累月的生活演变中形成固定下来的,想要破除陈规陋习得从转变群众观念、涵养新风正气入手,因势利导利用文化三下乡、短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移风易俗,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文化引领、强化价值认同、注重实践养成。利用微信乡亲群、乡村小喇叭等媒介,推动移风易俗宣传进村入户、走进田间地头,不断扩大宣传引导“朋友圈”,以成风化人、细润民心,引导广大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风俗习惯,让农村群众从转变观念、提升认识中改变行为,从抵制歪风邪气中涵养新风正气,让群众真正成为新风尚的制定者、执行者、评议者和受益者,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
推进移风易俗需“示范引领”。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党员干部是群众身边的旗帜、标杆,党风政风对社会风气具有上行下效的示范作用。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农村风俗养成中的带动和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传承崇德尚廉、持廉守正等优秀传统文化上作出表率,严格落实婚丧喜庆事宜报备制度,自觉抵制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风气,带头推动红白事简办新办,用实际行动带领广大群众从陈规陋习的藩篱中挣脱出来。同时,还可以利用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清廉家庭等评选活动进行正向宣传引导,引领群众“向好”“向善”,让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蔚然成风。
培育文明新风需“制度保障”。崇大厦者,非一木之材;匡弊俗者,非一日之术。培育文明风尚不能局限于眼前之效,而是求常效、长效。要多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多用管用的“土办法”,为推动移风易俗寻对路、开好方。借力村规民约约束性作用,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等内容,制定红白事的办理流程、办理标准并公示上墙,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明确告诉群众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怎样树立文明新风,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移风易俗长效机制,真正发挥“移”与“易”的公共性和长效性,让文明新风潜移默化中融入群众的一言一行、一事一理,成为群众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使抵制陈规陋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