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第11集播出。本期围绕“命运与共”这一主题展开,从什么是命运与共、为什么要命运与共、怎样实现命运与共三个层面,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进行生动阐释和解读。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古人讲“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青山一路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彰显了中华民族历来强调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与情怀。学习思想,领悟经典,知所从来,方知所往。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更好地学思践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以开放包容之姿,走好新时期文明发展之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在不久前的龙年元宵佳节,习近平主席复信美国马斯卡廷中学访华代表团并回赠新春贺卡,向他们和全校师生致以节日祝福,并欢迎更多美国青少年来中国交流学习。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青年是搭建中美两个大国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桥梁和纽带。推动新时期中美友好发展,就要深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牢牢把握新时期中美沟通交流的根本遵循,坚持求同存异,互相尊重不同国家间的文化选择,找准彼此间的利益契合点。要重视发挥青年作用,以中美建交45周年为契机,通过互派留学生,推动跨国游,开展多样化文化活动,繁荣民间友好,增进青年友谊,推进文明交流,续写新时期中美和平发展的华彩篇章。
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以兼收并蓄之态,走好新时期理论传播之路。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是立足中华大地,传承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的内在基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回答“时代之问、历史之问、人民之问”,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华大地,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我们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勇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实践者,争做思想理论传播的“金话筒”“代言人”,从书香中品味经典,于开放中博采众长,在实践中探索创新,不断推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走深走实、入脑入心。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以与子同袍之行,走好新时期合作共赢之路。从西汉张骞通西域,到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再到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中国始终以自身行动维护多边主义,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提出十年来,中国已与全球五大洲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全长1035公里的中老铁路搭建起中老传统的友谊桥梁,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使得瓜达尔港贸易畅通无阻,共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促使两国“跨国游”蔚然成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遇和成果属于世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准确探寻人类命运共同体背后蕴含的价值理念,深刻理解“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发展规律,加强国与国之间在经济发展、民生保障、乡村振兴、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多样性保护等重点领域的密切合作,最终实现“自强不息生和气,厚德载物送和风”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