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驻村札记:基层小白的“第一次”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街道驻村选调 胡露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时光匆匆,岁月悠悠。回望驻村的这一年,经历许多“第一次”,从“一窍不通”到现在的“行家里手”,我逐渐扎根基层、融入基层、服务基层。

第一次深入基层。从“不知所措”到“从容自如”,永葆“初心本色”。刚出校门,就进机关门,刚熟悉机关门,又来到了农门。初到村委会,村书记表示,目前重点工作是拆迁安置,任务艰巨棘手。我心里暗自打鼓,感到“本领恐慌”、出现“知识空白”、发生“岗位陌生”,不知道自己应做什么、能做什么、会做什么。村书记见我面露难色,连忙说:“不用担心。我们的工作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急,把群众当自己的亲人,问题还是好解决,工作还是好开展。”我点点头,下定决心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时刻铭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做好村民的“连心桥”、民意的“收纳盒”、民声的“传话筒”。

第一次走访入户。从“不知所云”到“对答如流”,永植“为民情怀”。“走,我们去村里走访。”同事说道。我赶紧穿上红马甲,戴上红袖章,坐上巡逻车,迅速出发。同事提醒说:“群众一般都说客家话,可能你听不太懂,慢慢来。”到了群众家里,大家热情地交谈,我两眼一抹黑,只有尴尬一笑。于是给自己定了个任务,学习客家话。以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为契机,提高客家话水平。在帮助群众办理社保资格年审、开据有关证明、化解邻里纠纷等日常事务中,客家话水平逐步提高,群众也听得懂、愿意听、能接受了。

第一次发放物资。从“手忙脚乱”到“井然有序”,永续“奋进之志”。“请各村(社区)发放新春慰问品,并按要求反馈发放结果。”微信群里弹出一条信息。原来是村里要给年满60岁的老人发放物资,每户一桶食用油,两袋米。我们让各位队长提前通知群众发放物资的事情。当天群众或步行,或乘交通工具,早早地就到办公室门口等候了。我们摆好桌子,打印出名单,准备好笔和印泥,让群众排好队依次领取。一开始群众较多,现场较混乱。随后我们调整了人员分工,加大维持现场秩序,指挥车辆摆放,协助群众搬运物质等方面的力度,大大提升了发放效率。一句:“大爷,我帮你送上车”、一声“谢谢你们”,把干群浓浓“鱼水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次解决纠纷。从“毫无底气”到“有理有据”,永挑“担当之责”。村里群众发生家庭纠纷、邻里矛盾、务工困扰等,会到村委会寻求帮助。如果不了解村里的风土人情、历史渊源,不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道德水平,没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公信力无法胜任。村书记告诉我:“我们一定要把自己放在中间位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释之以法,真心实意解民忧,用真心换民心。”于是我用村书记教的方法,积极化解群众邻里之间的小矛盾、小纠纷,和群众拉家常、摆道理、讲法律,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当好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事一件一件做,路一步一步走。在未来的路上还会有很多“第一次”,唯有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在风雨洗礼中锤炼己身,在摸爬滚打中勇毅笃行,才能成长为时代需要、基层需要、群众需要的年轻干部。

发布人:荒漠听雨 发布时间:2024-2-29 21:58 收藏 阅读人次:1742

初审:李爱国 编辑:理理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