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漫画】四下基层:“三问法”解“效”字锦囊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塔石镇人民政府 楼愉晟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现已成为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法宝,是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新年新气象,“四下基层”这本“活教材”也要“常读常新”,广大基层干部要想“下”之有“新”,就要巧用“三问法”,在内化、深化、转化上下功夫,实实在在解决群众的闹心事、烦心事、愁心事。

一问“为何下”?“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不是信访工作的唯一形式,也不是越俎代庖,取代基层工作,而是一种思想观念的转变,一种工作思路的创新,一种行之有效的机制,一种发扬民主、体察民情、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广大基层干部要端正“下”的态度,永葆“下”的深情,丢掉“面子包袱”“领导包袱”“偶像包袱”,穿上人民群众的“着装”,说好人民群众的“土语”,在田间地头倾听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让群众“心事”有人可诉、群众“难事”有地可说、群众“情绪”有处发泄,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二问“何以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从“源头”上找问题,才能从根本上“防淤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要怕群众,群众都是讲道理的。领导干部下访,要到矛盾多的地方去,往矛盾“窝”里钻,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广大基层干部要永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姿态,卷起裤腿“下农田”,听人民群众的“庄稼院故事”;搬起板凳“访庭院”,了解人民群众的“柴米油盐”,要变“千万里”为“零距离”,带着党的创新理论之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画好干群连心的“同心圆”,将人民群众对时代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记录、整理好,以“去粗取精”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不断从“民间高手”汲取“发展智慧”,提升“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实践能力。

三问“下之效”?落实“四下基层”是一项长期任务,不是“一阵风”吹过就结束了,而是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地坚持下去,以实干实绩确保见行见效。广大基层干部要问“四下基层”之“效”,就要让人民群众作为“阅评员”,将“人民群众满意与否”作为“硬性评估标准”,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之事,切实以“面对面”换“心贴心”,要直击问题现场,当场组织“会诊”、分析症结、给出方案,把“办公桌”搬到群众诉求一线,把“议事会”开到群众生活一线,既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民生大事”,又解决他们心心念念的“关键小事”,切实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发布人:樱栀若雪 发布时间:2024-3-5 10:14 收藏 阅读人次:990

初审:钱莱 编辑:文小汇 责编:理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