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孟夏,我正在广东省潮州市委党校参加选调生基层锻炼岗前培训班,怀着“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的冀望“身入”基层,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驻村两年已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年轻干部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进村道处巍峨的牌坊矗立,大北山上的风车在团团轻雾中转动,牵着思绪纷飞,我有幸“身入”此间磨砺,“心到”此间大展作为。
第一次接触村干部的时候,刚作自我介绍,还没说到自己来自哪里,他们就说,“阿妹是城里来的吧。”我顿时感觉自己像个“异乡客”,与这个村庄显得格格不入。初“身入”基层,我面临着“三大关”的挑战——“生活关”“语言关”“业务关”,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基层选调生,更应稳步过好“三关”的考验,“融入”基层这片广阔天地,“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真正实现“心到”基层。
一是以“实”为基,身体上跨越“生活关”。第一次跟着治安联防队开展夜间巡逻,看着他们驾驶的摩托车,穿着裙子的我左右为难,队员为了照顾我便提议先在周边步巡排查。隔天,我换了一身便利的衣物,跟村里借了辆摩托车,跟着联防队在村辖区内进行治安巡逻。清明森林防灭火形势严峻,我与村干部沿着山路加强巡查;防抗台风“卢碧”期间,我与村干部一起冒着风雨排查危房、险房等情况。踏出“象牙塔”,走出“空调房”,撸起袖子,挽起裤脚,在“沾泥土”的乡间奔走,在“带露珠”的田野穿行,看村民们种青椒、养虾,与这片“冒热气”的土地“融”为一体。
二是以“亲”为先,思想上跨越“语言关”。第一次跟着村干部入户宣讲政策,我整理了讲话稿,练得“滚瓜烂熟”,一踏进群众的家门,就开始“口若悬河”。“你在说什么?根本听不懂。”群众打断了我,质疑的声音不绝于耳,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赤。我开始到田间地头与村民谈收成,在农贸市场与农户问菜价,走街串巷与群众拉家常,用心听当地的语言、用心学群众的语言,让当地群众听得舒心、听得明白。有一位村民问,阿妹的口音软绵绵,跟我们这边很像,是哪里人呀?另一位村民说道,是我们仙洲村林家阿妹呀。随着我的语言越来越“亲”,跟村民的距离越来越近,感情也越来越深,路上碰面还会热情地打招呼,与当地的群众“融”为一体。
三是以“践”为谋,能力上跨越“业务关”。第一次接触基层工作环境,我是个“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对业务工作只能用一个“懵”字来形容。基层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创文创卫等方方面面的任务都成为我工作开局的拦路虎。于是我就去书中寻找答案,在与村业务骨干交流中启发思路,不断练就抓落实的基本功,“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现在的我已经可以独立举办党建业务培训,指导开展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基层是最大的学校,实践是最好的课堂,我从“懵”到“懂”,告别“十万个为什么”的盲目,迎来真正的“开雾睹天”,与基层工作环境“融”为一体。
从“身入”基层到“心到”基层,农村工作需要以真心换真情。作为青年干部,要真真正正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扎实跨越新时代的“生活关”“语言关”“业务关”,化“异乡客”为“家乡人”,“融入”基层这片沃土之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