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百姓的事情,时时放心不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心怀家国、躬身为民的真挚情怀,生动诠释着百年大党的“人民观”。新征程上充满着新的挑战、新的机遇和新的发展,广大党员干部务必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提升“勤政为民”的实践自觉,切实走好新时代的为民之路。
以“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的敬民之心,行“为政之道”,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从“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战争年代,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美好生活;从“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恪尽职守,到“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切为民,则民之所向。”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把群众事当家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贴近群众、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爱民之举,担“为民之责”,坚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为政之要在于爱民。只有爱民,才能使地利得以充分利用、民力得以充分发挥,才能使社会得以和谐稳定,政权得以巩固延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经常告诫广大党员干部“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主旋律,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始终以百姓心为心,时刻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用实际行动诠释为民初心。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最心尖上,把为民担当扛在最肩头上,尽心竭力办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呼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德行常修,民情常怀”的亲民之姿,结“鱼水之情”,提升“勤政为民”的实践自觉。历史证明,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有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戴和支持,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只有与人民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才会在群众心中有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地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广大党员干部作为人民中的一员,要时刻以“人民”为中心,心中装着人民,不断提升“勤政为民”的实践自觉性。要多到基层一线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思路僵化的地方去,与群众同坐“长板凳”、同说“乡土话”、同喝“一壶茶”,面对面听民声、解民意。要主动过问“家长里短”,把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吃、穿、住、行等当作第一牵挂,诚心诚意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