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选调札记:扎根基层来一场“文化苦旅”

浙江省诸暨市次坞镇人民政府 赵祎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弦歌不辍,薪火相传。铺展华夏文化“卷轴”,从一根缝制衣物的“原始骨针”,到联动万物的“智慧鼠标”,上下五千年华夏文明一脉相承,承载着龙的传人“奔腾的情感”“炙热的爱恋”,广大选调生要循迹“文化之脉”,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疏源浚流”讲好中华“文化故事”。

弄懂“我们来自何方”,“包藏古今、充箱盈架”,“典”亮“经典文化”火炬。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引用《淮南子·原道训》中“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这句名言,意指世间万物都有其本源,要善于抓住根本。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脉”,是一个民族永立于世界之林的“源头活水”。漫步于五千年文明长廊,“气势恢宏”的中式建筑彰显中国人“含蓄内敛”的审美格调;“音律婉转”的诗词歌赋诠释中国人“兼容并包”的文化涵养;“丰富生动”的礼仪文化折射中国人“文质彬彬”的文化品格。纵观经典文化,中华民族的风骨与气韵尽收眼底,五千年中华文明历久弥新,华夏文化长河斑斓璀璨。广大选调生当深耕“经典文化”,从历史风情中淬炼文化自信的“底气”,在广博文化中涵养奋发向上的“进取之气”,在历史回音中把准拾级而上的“根脉”,让“文化自信”的步伐更加坚定,让中华文化优秀基因代代相传。

弄懂“我们现在何处”,“刮摩淬励、钩深索隐”,“典”亮“馆藏文化”火炬。“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文物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图腾,是全体人民的珍贵财富,历经千年沧桑的秦砖汉瓦、精美绝伦的敦煌壁画、精美华贵的凤冠耳饰、雕琢生动的泥人玉像,“馆藏文化”是跳动着的“文化脉搏”,广大选调生要读懂“馆藏文化”,从“历史的器皿”中领悟“生生不息”的道理,从“闪闪发光”的存在感受千年中国的“文化厚度”,在充分了解文物价值中感知古人独特的美学思想、守好文化“家底”,做到敬畏传统、敬畏历史,自觉在保护文物、赓续文脉、繁荣文化中实干担当,努力让历史瑰宝永存于世、以兹后人,以“文脉之光”辉映“复兴征程”。

弄懂“我们欲往何地”,“疏源浚流、革故新”,“典”亮“创新文化”火炬。“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需要“薪火相传”,也需要“鼎新革故”。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引用鲁迅先生的杂文《论睁了眼看》中的“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文化是发展之基、是兴盛之本、是肇始之源,文化创新能够绽放“时代新貌”,广大选调生要用“文化元素”擦亮“中国名片”,聚焦文化元素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下“凿深井”之功,积极推动特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与旅游搭桥、艺术联姻、平台携手,让“嫦娥奔月”“吴刚伐树”“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经典故事成为“亮眼IP”,做到以“文”为魂,以“创”为径,以“创新脉动”激活新时代文化传承发展的“新引擎”,让文化创新发展成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百姓致富路上的探路灯。

发布人:大漠孤烟直 发布时间:2024-3-7 10:35 收藏 阅读人次:701

初审:向阳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