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助力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2003年在浙江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工程,此项工程实施以来极大地改善了万千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的“三生环境”,实现了万千乡村“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三美融合”,创造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层治理新实践和样板间。
近年来,山东省顺河村学习“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转化到本村“二三四”三农工作实践之中,渐进性地为本村“羽化蝶变”而努力奋斗,目前获得“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乐陵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乐陵市美丽家园”“生态环境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一是以“双色”助推乡村产业发展。其一是挖特色。顺河村围绕“强村富民”的产业发展目标,立足优势特色,创新“土特产”发展思路,建立了以种植销售特色树状月季、垂钓观光、泥鳅等淡水鱼养殖合作社等6个党支部领办的特色专业合作社。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打造了集农作物种植、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水产养殖和苗木种植销售于一体的特色产业振兴新模式,有效解决了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其二是融绿色。将“党建链”建在“产业链”上,依托党建共同体搭平台、引项目,统一规划土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形成“三区一带”绿色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包括“吨半粮”科技引领示范区、水产养殖引领区、特色农业示范区、马颊河观光带;培育“美丽乡村+”农业、旅游、康养等产业发展新业态,成功落地力拓农林核桃树种植、“吨半粮”项目、碧水绕城、百味园项目等重点绿色产业项目,全面打通“两山理论”转化通道,推动了村内“三产融合”的绿色发展。
二是以“三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其一是发挥自治。顺河村坚持“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根据村民投票和意见,将威望高的老党员、经验丰富的老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办事公道的中青年人、退役军人等纳为村民议事会代表,参与村庄议事、评议和决策,上年度围绕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社发展等开展村民议事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此外,每一季度还举办一次“阳光报告会”,对村内重大事项和实施结果进行汇报监督;每月向村民公开财务、政务工作情况,做到村务透明、公开、阳光。其二是依靠德治。顺河村以“德”为主线,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立红白理事会,紧盯关键少数,持续整治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每年召开2次道德评议会,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巾帼好人、村内雷锋、“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将“好人”上墙,建立先进模范人物榜,以好家风树好评村风,发扬村内正能量。三是提升法治。立足村内的法治文化长廊,每季度邀请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赴本村开展“法律帮服”活动,围绕常见民事纠纷、消费者维权、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与村民息息相关的事项进行宣讲,帮助协调解决村民各类矛盾和纠纷。
三是以“四化”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其一是绿化。顺河村以路街绿化为抓手,按照“应绿尽绿,见缝插绿”的原则,采用种修剪养相结合的绿化方式,采用冬青、紫叶李、金叶白蜡等绿化品种,绿化面积共80亩,实现了村内主干道绿化全覆盖。其二是美化。顺河村聚焦“干净”和“整洁”,建设垃圾集中处理点和设置垃圾分类处,雇佣环卫工人维持村内环境,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统一绘制村内乡村振兴、移风易俗、文明创建、党建引领等文化墙,设置若干文化宣传栏和标识牌,打造村内美丽庭院;采取“机械+人工”的工作模式,深入大街小巷,通过清理“三大堆”,清除私搭乱建,清理乱涂乱画,清扫“脏乱差”角落,清理断壁残垣等一系列举措,营造了党建引领、党员带头、村民参与的人居环境整治良好氛围。其三是净化。顺河村每年都实施自来水改造、氧化塘改造提升、生活污水治理、厕改提升等净化工程;修建公共厕所和新型卫生厕所,进行“厕所革命”,使“村里人也用上了新厕所”;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完善村内老化破旧污水管道,修建村民院内生态污水净化池,有效提升农村水环境质量。其四是亮化。顺河村根据村庄实际,合理规划路灯布局,村内主路主道均安装路灯,后街小道也逐步在加装路灯,同时利用村内光照资源,因村制宜地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极大保障了村民夜间出行的安全系数。
学习和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是一个长期过程,要久久为功、善做善成,要一张蓝图绘到底,要一棒接着一棒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发展为“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成就为“千村未来、万村共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