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品《平“语”近人》 悟“天下大同”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委组织部 肖翔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第十一集《明月何曾是两乡》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本集围绕“命运与共”这一主题展开,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的“和羹之美,在于合异”“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等典故,围绕什么是命运与共、为什么要命运与共、怎样实现命运与共三个层面,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进行生动阐释和解读。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同各国人民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读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山海同心,筑牢“同道而相益,同心而共济”的“大道共通路”。“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多元一体大家庭,中华文明根植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各民族一起筑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才能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丰富完善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唤起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红色记忆、时代记忆,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情感基础,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努力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读懂“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的独树一帜,走好“和为不同,海纳百川”的“融合共生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唤醒了沉睡了2000多年的古丝绸之路和“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文明记忆。“一带一路”提出的这十年来,中国已与全球五大洲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巴经济走廊”成为巴基斯坦国家发展与地区之间互联互通的“桥梁”,“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成为地中海第一大港,“中老铁路”使老挝由“陆锁国”变为“陆联国”,“雅万高铁”让印尼人民进入“高铁时代”,各类民生工程助力非洲、亚洲、南太平洋、拉美和加勒比等地区解决民众用电、饮水等难题,改善医疗基础设施、推进乡村减贫......新时代新征程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全球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以“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广阔胸怀,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守望相助、融合共生,努力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前进,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

读懂“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的天下兼济,开辟“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合作共赢路”。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讲到“‘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准确探寻人类命运共同体背后蕴含的价值理念,深刻理解“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发展规律,感悟“民胞物与、立己达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坚定奉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原则,加强国与国之间在经济发展、民生保障、乡村振兴、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多样性保护等重点领域的密切合作,努力实现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布人:笔耕不辍 发布时间:2024-3-8 09:34 收藏 阅读人次:1348

初审:沈佳宜 编辑:宜倍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