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知味,岁月沉香。转眼间已到甘肃岷县麻子川镇旋窝村驻村快两年了,回顾走过的一个个春夏秋冬,驻村生活的“酸甜苦辣咸”我都一一饱尝,个中滋味值得让我用一生去回味。两年的生活点滴不仅磨炼了我的心智、丰富了我的阅历,更淬炼了我的思想。
“身”入基层,在“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中写实“驻村”日志。驻村后,我脱掉高跟鞋穿上平底鞋,深知不能退缩唯有前行,迅速完成从人民警察到驻村干部的角色转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节点,坚持为民办好每一件事。建设乡村先读懂乡村,了解乡村先走近村民。驻村第一时间,我和帮扶队员拿着全村人名单,开始入户走访,先从脱贫户、监测户、低保户着手,逐户摸排走访,了解村情民意;走访各社社长、致富带头人,了解产业发展;走访老党员、老同志,了解实际困难。一个月后,我已经没有了刚来时无所适从的茫然,已然和全村群众“混成”了朋友,帮张大爷缴纳医疗保险、帮张奶奶申请了临时救助、帮王哥联系了市人民医院的大夫……久而久之,我的真情实意打动了他们,他们把我当成了“自家人”。特别是每次下村入户,他们一句句亲切而朴实的问候“贺警官,你来了呀,快到家里坐坐”、 一个个诚挚的邀请“贺姐,今晚不用做饭了,走!到我家吃饭”……我深知这是对我的信任,更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从此,在有“苦”有“咸”的驻村日子中我也体会到了“甜”,也让常年“机关人”的自己有了别样的感觉,更让我明白驻村干部不但“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要用眼睛去看、用脚步去丈量、用真心去体会,同村民在一起,感同身受。还要始终涵养“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为民情怀,把群众的“鸡毛蒜皮”放在心上,多去“沾泥土”“接地气”,贴近群众,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击石乃有火”的干劲在乡村振兴航程中奋楫前行。
“心”入基层,在“忘我救民表慈谷,心系百姓天下安”中写实“住村”日志。“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驻村后,我也时常扪心自问,到基层来做什么?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回忆这两年走过的路,在驻村生活中,我找到了正确答案。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应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当中,做群众的“倾听者”,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助村”干部,切实扛起驻村责任,实实在在驻村,以实际行动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建细走访台账,关心关爱低收入人群、弱势群体,详细记录村民的家庭情况、政策宣讲、困难诉求,用足惠民政策、抓好民生政策落实,让帮扶工作落地。我日志里每一笔台账都记载着我走过的路,更是使命与责任。某监测户患有智力障碍,日常生活由妻子照顾,两名子女在校读书,家庭较困难,我和驻村工作队员多次上门走访,鼓励他要对生活充满信心,了解到种植的部分农作物还没卖出去,驻村工作队群策群力,积极联系企业帮助销售药材、蜂蜜等农产品,让农户有政策可依、有帮扶可靠、有奔头可盼,让乡村振兴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情”入基层,在“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中写实“助村”日志。两年来,我全情投入,与第一书记、包片镇领导、村“两委”班子成员发挥党员干部引领示范作用,立足村民期盼,有力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啃下厕所革命等多块硬骨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改善;情系村民冷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做实做细政策宣传、矛盾排查、项目施工、巡逻值守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一件事,文明村风、良好家风蔚然形成;;广聚群众力量,致力村民增收,创建“党建+产业+合作社+农户”融合模式,积极探索适合乡村发展的特色产业,扩大乡村就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帮助群众鼓足“钱袋子”,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奏响富民强村新乐章。
“酸甜苦辣咸”是生命的富有,亦是驻村工作的“斑斓”,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扎根基层沃土,勇担使命责任,用情服务“三农”,认真践行“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铮铮誓言,始终坚持责任在心、担当在前、坚创新发展,围绕乡村振兴这一时代任务,继续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将汗水挥洒在基层一线、田间地头,成为乡村振兴工作中一名合格的“答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