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来早,我漫步在金色的油菜花田中,和村干部共同穿梭在阡陌小道,思绪随着花香飘荡。这一年多的驻村生活,如同一幅生动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从初来乍到的“农村小白”,到如今的“新农人”,我深感这不仅仅是一次身份的转变,更是一段心灵与田野的深度对话。
做集体最“盼”的事,村集体收入持续“蓬勃生长”。一年前的冬日,初次踏入四川省成都市安桥村,我被这里淳朴的民风和丰富的资源所吸引。但同时,我也清楚地看到了村庄发展的困境:集体经济还需提升,村民收入水平不高,村里大量小微企业虽然潜力巨大,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一直无法做大做强。为打破这一僵局,村里决定成立村集体经济公司,通过整合资源,推动村内小微企业的发展。然而,这个想法一开始并不被所有人接受。许多企业主担心我们会干涉他们的经营,或者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为了消除这些疑虑,在村书记的带领下,我和村干部们一次次深入企业车间、库房,与当事人面对面交流。我们耐心解释政策、分析利弊,甚至邀请他们到其他地方参观学习。最终,我们的诚意和决心打动了这些企业主,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加入村集体经济公司,共同发展壮大。如今,随着村集体经济公司的成立和运营,安桥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有了显著提升。看到村民们的笑脸和村庄变化,我深感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抓企业最“急”的事,企业发展道路愈发“日新月异”。虽然村集体经济公司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要想实现村庄的持续发展,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对于一些小微企业来说,由于缺乏人才和技术支持,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整合专业知识,研究企业培训政策,撰写了一份《村集体经济公司员工能力提升方案》,在这个方案中,我详细分析了当前小微企业的发展瓶颈,并提出了相应的培训计划和措施。同时,我向县派出单位积极汇报,争取到了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在派出单位和街道党委的支持下,我们成功邀请到安全专家亲临指导,实现了专家、企业管理人员的“面对面”“手把手”交流。我和村干部们努力“对症下药”,挡在发展前的难题在协力推进下,终于“拨开云雾见月明”。村干部们舒展的眉头令我发自内心地感到喜悦与自豪,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一名选调生的责任,真正体会到为人民办实事的光荣感。
帮群众最“难”的事,群众工作能力日益“驾轻就熟”。作为一名驻村选调生,我深知自己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服务群众上。然而,群众工作并非易事,特别是面对一些复杂的纠纷和矛盾时,更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回想起第一次主持解决群众生活补贴纠纷的情景,面对着群众的殷切期望,从未干过纠纷调解工作的我感到些许的手足无措。之后,我意识到,基层纠纷调解不是一件信手拈来的事情,必须保持“空杯”心态,以“学生”的姿态向村干部们请教工作方法。此后,田野间,工地上,农房中,哪里群众有需要,哪里就有我的身影,就将调解工作做到哪里。现在,我的家乡话已慢慢融入新都口音,我也由曾经的“手足无措”的倾听者蜕变成了能够“侃侃而谈”的调解员,而群众对我的信任也愈发深厚,如同春日暖阳一般温暖心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勉励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驻村选调生”不仅仅是一种称谓,更蕴涵着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一种为村民办实事的精神使命。脚下踏着泥土,青春正值花期,今后的我将继续厚植沃土,继续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