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砥砺前行,岁月见证初心。在这片基层的沃土上,我已摸爬滚打六个年头。回顾这份独特的过往,有无奈、有心酸,但更多的是群众认可后喜极而泣的泪水,从“小邱”到“老邱”,变化的是岁月,不变的是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为民初心。作为一名驻村干部,要善说“土话”、久坐“土炕”、多进“土门”、常吃“土饭”,做深受群众喜爱的“土味”干部。
善说“土话情话”,迈开步子“问民意”。毛泽东同志将晦涩难懂,复杂多变的军事理论提炼为“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群众语言,自然贴切、便于理解的同时含义深刻、寓意深远。语必关情方入脑,话须通俗才传远。“土话”是联系群众的通行证,是打开群众心扉的金钥匙,老一辈群众识字少,理解政策能力欠缺,我们作为党的政策与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要善于把严肃的政策语言转化为群众的通俗语言,做群众工作时说乡土话,了解民情时说家常话,化解矛盾时说体谅话,教育群众时说民间话,而不仅仅只是管照本宣科、机械传达。要当好党的政策“传声筒”,站在“自家人”的角度,用“接地气”的语言,回应百姓关切,把话说到百姓心坎上,真正让群众听得懂、学得会、理得透,实现政策传达的“无障碍沟通”,切实推动党的政策方针在基层大地开花结果。
久坐“温暖土炕”,放下架子“看民情”。与大地贴近,才知泥土芬芳。基层工作的基础在于融得进乡俗。群众工作纷繁复杂,遇到的事情也都错综交织,要完全融进一个乡镇、一个村子并非易事。在农村,只有尊敬的客人,才会被邀请坐上自家热土炕,“上炕头,唠家常”成了基层干部“最光彩的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与群众同气连枝,打开心扉交流,多让群众“吐苦水”“发牢骚”,才能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乡镇干部在推进综合治理坚守一线,共建美丽家园顶着炙热太阳,上门调解矛盾纠纷不管刮风下雨,阴晴圆缺中不断学会了坚守,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增长了才干,练就担当作为的真本事。
多进“农家土门”,俯下身子“知民忧”。走入寻常百姓家,能进农家门,故知农家情,方解百家忧。基层并不是幸福地、避难所,在基层,必须要主动把自己融入到基层这个“大熔炉”“酷暑地”中。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着多少真情。作为一名驻村干部,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到田间地头,常喝“农家茶”、常坐“小板凳”,让群众及时感受党的温暖,把对我们工作的真实想法掏心窝子说出来,全面了解掌握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从苗头中发现倾向性,弄清群众反映的真实问题。只有真正做到“走进百姓家里、走进群众心里”,才能把最优质的服务送进千家万户心坎里。“物有甘苦,尝之者知;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出生农村,又回到农村的我,要砥砺回炉再造意志,了解群众疾苦,把握群众脉搏,在听民声、解民忧、谋民利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常吃“百家土饭”,挽起袖子“纾民困”。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党的二十大代表裴春亮先进事迹深深触碰着我们心灵,从他身上可以找到感恩之心、为民之情、实干之力。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是对驻村干部的工作要求,吃“百家饭”重点不在吃,能不能吃折射的是我们能否和群众一条心,会不会吃考量的是我们处理复杂问题的方式方法,入户走访时,群众热情的一杯清茶是对我们心里的接纳,一碗热气腾腾的“土味洋芋面”承载的是群众不把我们当外人的浓浓情谊,在踏实与感动中,工作干劲更足了,干群关系更顺了。作为一名驻村干部,要全身心投入工作,真心实意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列在日程上,落实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扎扎实实替群众排忧解难,方能赢得群众的认可与点赞,才能称得上是吃“百家饭”成长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