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播出的《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第七集以“文化建设”为主线,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典故,从历史和现实出发,阐述了“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重要意义和关键举措。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感悟《平“语”近人》做到“心”“新”交融,典亮文化火炬,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让中华文明焕发更加蓬勃的生命力,让国人和世界为其时代光芒而惊艳。
以“传承心”对话历史,借“新窗口”讲好中国故事,“典”亮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灿烂火炬。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约6000年的仰韶、约5000年的良渚、红山文化等,不仅见证了原始工具的演变历程、镌刻着人类智慧的印记,更牵引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步伐,折射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不仅是世世代代传承赓续的精神支柱,温润滋养着中华儿女,更是我们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来源。广大党员干部当以“传承心”对话历史,充分记住“良渚论坛”这类的“新窗口”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在尽情领略历史的浩瀚、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成就中,彻底点燃我们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另一方面更要推开“宣传窗户”让文物和历史说话,真正在保护、弘扬传统文化中贡献力量,不断“典”亮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灿烂火炬。
以“开放心”链接世界,以“新纽带”增进交流互鉴,“典”亮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底蕴火炬。沉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我们既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襟怀,也有“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追求,中华文明始终有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在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是“对话”还是“对抗”、是“团结”还是“分裂”、是“和平”还是“冲突”,一系列时代之问摆在各国面前。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开放心”链接世界,就要在世界舞台、重大交流、公开场合主动宣扬“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理念,在“以文会友”中欢迎新朋旧友、八方来客,既要主动学习他国优秀文化和发展理念,也要坚定不移走正确的路,真正“扮靓”世界文明百花园,“典”亮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底蕴火炬。
以“创造心”触达未来,从“新角度”找准发展道路,“典”亮中华文明“气象万千”的活力火炬。中华文明绝非一潭死水,是留在记忆里的文字、文物、精神图腾,而是涓涓流淌、时而奔涌时而激烈,时而静谧时而平缓的大江大河,始终碰撞着、敲打着、嘹亮着中华民族昂扬向前的奋进鼓点和铿锵音符。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创造心”触达未来,既要从甲骨文、青铜玉器、竹简木牍中读懂过去、赓续历史,也要在开拓创新、生生不息中抵达未来,通过更多元化的表达、更立体多维的角度、更宽更广的象限,让中华文明在传承中续写新的历史华章。让我们根植于“本来”、奔赴于“未来”,充分借助博物馆热、文旅热、论坛热等“出圈效应”,从“新角度”找准发展道路,让中华文明搭载更多更直观的可视性载体,聚焦世人的目光,真正“典”亮中华文明“气象万千”的活力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