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一“乡”情愿走好“四下基层”路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张店乡人民政府 高非凡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现已成为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法宝。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入“乡土”、听“乡音”、怀“乡情”、暖“乡亲”中推动“四下基层”制度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不做蜻蜓点水、浮于表面的“说客”,让理论宣讲下基层深入人心、讲活讲透入“乡土”。让党的主张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任务和检验标准。再好的惠民之策、利民之举如果不打通群众不知晓、不理解这层“壁垒”,也只能“昙花一现”抑或是“束之高阁”,难以真正起到普惠于民的效用。想要打通政策宣传的“最后一公里”,广大党员干部要精准把握基层群众的政策需求,聚焦民生领域实事,用“接地气”“聚人气”的“乡土话”,将党的主张讲出“百姓味”、讲出“时代性”,进而提高群众的接受程度,有效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要探索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直播课堂、互联网短视频等形式,编辑推送政策解读“微视频”“微信息”,有效扩大宣传覆盖面,还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打造“老中青”宣传队,主动送学上门,为群众答疑解惑。

不做纸上谈兵、走马观花的“游客”,让调查研究下基层身心俱入、深研细判听“乡音”。躬身调研是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源头活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身体力行作出深入基层调研的光辉示范。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面对一系列新状况、新课题,广大党员干部要躬身基层“调出实情”,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多问问群众难处、听听群众建议、看看群众脸色,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要精准施策“研之有效”,对调查所掌握的一手资料,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深研细判,制定出符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能够快速解决的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一时解决不了的持续推进、紧盯不放,对于已整改的也要及时跟踪问效,确保问题解决“见底清零”,写实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

不做推诿扯皮、敷衍了事的“过客”,让信访接待下基层广开言路、排忧解难怀“乡情”。新形势下,开展信访接待下基层不仅是党和政府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化解矛盾的“连心桥”,更是推动党政机关检视整改的重要“试金石”。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心用情”转变思想作风,切不可把信访当作“负担”,把矛盾当作“皮球”,真正做到将自己当作群众中的一员,始终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耐心细致地引导群众放下“心理包袱”,解开“思想疙瘩”,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努力把矛盾纠纷抓早抓小,化解在基层源头、解决在萌芽状态。要“久久为功”形成长效机制,谨防基层接访“图新鲜”“走过场”,创新打造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定期下访、包案化解的“金字招牌”,针对重点社情民意,逐件制定时间表、逐事落实责任人,确保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事事有回音”、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件件有落实”,让信访接待下基层成为取信于民的重要法宝。

不做端坐会场、遥控指挥的“看客”,让现场办公下基层直奔主题、直击现场暖“乡亲”。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传递党的“好声音”、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的重要举措,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曾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三进下党”走村入户开展现场办公,协调解决民生难题、发展困境,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担当精神,深入农村社区、工厂车间等基层一线,瞄准发展所需、改革所急、民心所盼之方向,找问题、破难题、抓落实,切实把惠民之事、利民之举送上群众家门、送进群众心坎。要锤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以“事不过夜、案无积卷”的办事效率、“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事态度,对群众的“急难愁盼”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在稳扎稳打、现场就办、小步快跑、急事急办的进程中,将顺民意、贴民心、惠民生的实事办好,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布人:XTBYW 发布时间:2024-3-26 09:05 收藏 阅读人次:700

初审:图南 编辑:文小汇 责编:理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