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心理应急医疗队吗?我这里是上海市普陀区甘泉路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我们社区有个叫亮亮(化名),已经1个多月没有上学了,联系家长也遭到拒绝,现在需要你们的专业力量协助处置。”接到社区求助,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立即启动四方联动应急处置机制,派出心理应急医疗队队员前往协助处置,并将该名学生和家庭列为重点关注对象。
孩子身心健康,是家长最质朴的期望,也凝聚着全社会的关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2023年3月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全国有3000万名17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受到心理问题困扰。今年两会期间,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关爱工作也成为众多代表关注热议的话题,心理健康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孩子身心发育、学习和社会功能的发展,还会迁延到成年,影响其一生。
作为承担全区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的主体医疗机构,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心理健康促进为抓手,强化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聚焦市民健康的“急难愁盼”和“关键小事”,将儿童青少年列为重点人群,前移“防未病、治心病”的端口。
送医入校,闭环“关键八小时”
作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一环,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对全区74所中小学及数百例重点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深入分析,了解了当前校园内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空白点,明确了校内心理咨询缺少专业力量的支持对接,个性化心理问题“发现难、干预难”等瓶颈问题。聚焦当前青少年普遍面临的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医院“目光”首先投向校内八小时。主动探索跨领域联建工作机制,与区教育学院党总支共建,打造“健心引行 筑梦扬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项目。项目合作5年来,组织开展“随心而动 彼心相悦”心理健康进校园活动,划重点、分阶段进行主题宣传教育,面向教师、家长推出“心理健康大讲堂”“润心学堂”等家庭教育指导的微课程;定期组织心理医生赴教育学院坐诊,对接诊案例进行风险评级和持续追踪随访,形成“入组追踪、愈后出组”的闭环管理;开通“医院——学校”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有效填补了在校心理干预专业度不足的空白点。
“好在有区精卫中心的医生找到了亮亮(化名)的心理症结,这样一来,我们校方就会对亮亮的情况重新评估,并列为持续跟进的重点对象。”普陀区某中学的心理老师在结束了联合坐诊后,不禁感叹“医教结合”坐诊转诊机制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精准抓好了学生在校的“关键八小时”。
医社联动,完善“关爱全链条”
医教结合的工作机制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于部分重点关注学生,其在社区的情况,往往成为关注的“盲区”。
“我们甘泉路街道有10多名登记备案的未成年人,需要常态化关注心理问题,尽管我们引入第三方力量协助,但是专业度还是不够,我们希望专业医生给予点对点的专业指导和帮助。”在走访调研甘泉路街道过程中,基层发出了这样的呼声。
为了减少“盲区”带来的隐患,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哨”从学校前移到居住社区,2023年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与社区事务发展中心联手实施“儿童青少年心理关爱行动”,组织学校和社区就推动辖区内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工作进行专题研讨,并在甘泉路街道进行先行试点。以甘泉路街道为样本,对接辖区内11个居委会和部分居民家庭,梳理“家——校”“家——医”“校——医”之间的管理盲区。对所有在册管理的重点对象及辖区提出心理咨询需求的青少年进行评估,对需要干预的个体开展深度心理辅导。依托社工及时掌握重点对象的动态变化、愈后康复等情况,并加强对居民区社工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有序提升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供给和服务能力水平,进一步延伸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的“全链条”。
送医到家,畅通“最后一公里”
在甘泉路街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通过对2023年教育坐诊机制下干预的近80例个案及未成年保护站登记的11例在管个案开展对比研判。针对发现的“医——校——社三方信息不匹配”“干预案例缺少持续追踪的闭环管理”等根源问题,推动“清单合并”“个案同跟”,建立信息共享互通平台,打通过去一段时间内制约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的“堵点”。
与此同时,通过“医——校——社”的三方联动,医院跨前服务,打破以往“病人找医生”“医生等患者”的单向就医模式,成立“悦心”医教结合志愿者服务队,由党团员为主的医务人员,分区包干深入到每个重点关注学生的家庭,成为重点学生的专属“心理顾问团”,遵循“一方求助、多方回应、快速支援、共同发力”的联动原则,实现信息对接和资源共享,并在追踪式心理辅导、个案式家庭干预、应急事件处置等方面提供一对一“菜单式”服务,为家长提供“一呼百应”的求助通道,实现“家校社医”四方联动的共建共治体系,有效畅通了送医到家的“最后一公里”。
家校社医,推动“服务网格化”
随着“家校社医”四方联动机制在甘泉路街道的试点成功后,多个街道镇也纷纷抛来了“橄榄枝”。“亮亮(化名)复学的阻力有一部分来自于她的母亲,面对婚姻的失败和个人的境遇受困,母亲的情绪极大的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项目负责人孙莉主任介绍道,“在亮亮外公的配合下,我们和学校、社区三方联动协作,在我们专业干预下,现在亮亮已经如期回到学校复课了,这也是我们家校社医机制成功处理的第一个典型案例。”
“在全面推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进程中,医院开通全年无休的心理援助热线,提供快速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求助渠道,成为孩子们宣泄情绪的‘心理树洞’。”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院长杨立介绍道,“同时,依托投放在10个街镇的线下心理健康服务阵地‘悦心亭’,开辟空间独立、保护隐私的自助服务设施。‘一亭一线’线上+线下的多元渠道,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心灵休憩的悦心港湾。”
医院党支部书记王瑞芳介绍道:“依托区域化党建联盟载体,医院与教育学院、甘泉路街道成为战略合作伙伴,成立以党团员青年为主的专业服务团队,涵盖心理应急处置医疗队、‘悦心’预防干预队、‘精心说’科普队、“绿丝带在行动”服务队4支分队。下一阶段,‘家校社医’的联盟将根据需求在10个街镇逐步推进,实现‘微网格’全覆盖,打造更为成熟的区域联动网格化管理模式,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架牢‘护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