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从“背篓专线”中感受重庆“有为有位”

重庆市云阳县凤鸣镇选调生 胡臣瑶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重庆轨道交通方面的一则回应引起了广大网友和媒体的密切关注。在重庆轨道交通“四号线”上,每天都会迎来一群特殊的乘客,他们背着背篓或挑着竹篓去市区卖菜,当地人给这条地铁线起了个名字,叫“背篓专线”。但最近有网友在问政平台上建议,轨道交通在高峰时段禁止乘客携带菜筐等大件行李。为此,重庆轨道交通方面回应:只要行为和物品合规,就不会干涉。暖心回应引发网友点赞和热议,“一条地铁,装得下公文包,也容得下背篓”。

“山水之城”重庆既有“一锅容四海,五味煮八鲜”的风味火锅,也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格局。“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所热议的“背篓专线”背后承载着不仅有无数人的烟火日常,还有对更加优质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美好期盼。

“背篓专线”是“烟火专线”,连接群众生活,在守护烟火中积蓄力量。如今,城市的高度不断刷新、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的惠民温度也要“水涨船高”。习近平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强调:“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保障和改善民生永远在路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共同发力”不是一个伪命题,重庆轨道交通“四号线”的修建,便利了市民的日常出行,也帮助了石船镇的菜农提升生活质量,这既展现了城市的发展速度,也展现了惠民温度。“背篓专线”是无数人的“生计专线”,背后蕴藏着的是为民服务,广大基层干部要“走近”群众,更要“走进”群众,真真切切地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在守护百姓烟火气中积蓄奋发有为的力量。

“背篓专线”是“文明专线”,连接城乡人文,在开放包容中共同发展。在现代城市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城乡间发展不平衡是亟需破解的难题。“背篓专线”恰好缩小了城乡之间的鸿沟,通过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方式实现了城镇的紧密连接和融合。作为一个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重庆,在推动城镇一体化建设中,交通运输一体化是必需的。“8D魔幻城市”将原生态农村石船站与繁华都市商圈观音桥站连接起来,让“背篓”成功实现空间跨越,既可以出现在农村的田间地头,也可以在城市热闹的菜市场。在重庆主城街巷经常可以看到小商户挑着烧白、肥肠叫卖的场景,这种“生活气”是对“重庆是一座具有足够开放包容性的城市”的具象化。“背篓专线”是“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一个有效探索,广大基层干部要重视城乡互动,在城市包容进城农民、城市要素进入农村等方面持续发力。

“背篓专线”是“英雄专线”,连接城市精神,在传承赓续中绽放光彩。“背篓”对重庆有着特别的意义。重庆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城市,因为地形复杂,这里的道路高低不平、坡多坎深,常有“车从楼中过,路往天上走”的生动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古以来出现了一批批船工、纤夫、挑工,重庆市民把他们统称为“棒棒军”。上世纪90年代独具重庆特色的影视作品《山城棒棒军》,演绎了这个拿着扁担、背着背篓的鲜活群体的日常生活,展现了重庆“棒棒军”跋山涉水、爬坡上坎、吃苦耐劳的坚韧品质。此外,在抗战时期,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中,孕育了坚韧不屈的伟大“红岩精神”;在三峡移民时期,重庆人民展现出了顾全大局、舍己为公、开拓开放、万众一心的“三峡移民精神”。当下,作为红岩精神发源地的重庆,正在着力塑造以红岩精神为发源地的城市精神,为新重庆的建设注入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我们坚定地相信,“背篓专线”是一条开往美好春天的专线。

一条“背篓专线”,一座“有爱”城市。

发布人:驻在村里的小胡 发布时间:2024-3-29 08:33 收藏 阅读人次:4608

初审:霄冰 编辑:文小汇 责编:理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