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选调生作为投身基层工作的新鲜血液,是推进乡村振兴、为民服务的青春力量,当不负重托、不负韶华。“身”入“心”至基层一线,应活学活用“望闻问切”四诊法,开好驻村工作的时代“良方”,为民办事、为民谋福。
蹲下身子“望”民情,“望”表明里“察”全貌。“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立体的”基层是用脚步丈量、用真心体悟出来的,只有真正把群众面临的矛盾问题弄清楚、理明白,才能为办好民生实事奠定基础。解对“民生题”、答好“时代卷”,需要牢记民生实事必须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在走街串巷、入户走访中主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多维度、多层次压紧调查研究之实。选调生本就“扎”在土里、“长”在地上,“一身土,两脚泥”是与基层的“联名款”,穿上简洁大方的农家衣,说着“土味十足”的农家话,多到田间地头察民情、访民生,接地气、“汲养分”,才有机会掌握一手资料和关键信息。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坐坐街头巷尾的“热板凳”、听听田间地头的“农耕声”、钻钻邻里相亲的“矛盾窝”、闻闻院坝庭院的“烟火气”,知晓群众冷暖、了解社情民意、摸清现实情况,由点及面“察”明“病源”、掌握全貌。
倾着耳朵“闻”民声,“闻”声索迹“知”期望。“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到群众中做“闻”民声的“听诊器”,是聚民声、汇民意的重要途径。群众声“声声入耳”、群众事“事事关心”,广大选调生不仅要善于“倾耳听”,还要敢于“红红脸”“出出汗”,深入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认真研究群众的意见建议,耐心解答群众的疑问难题,在交流对话中有效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从阵阵“民声”中把话语权交给群众,杜绝“打官腔”“摆架子”,走得进群众生活,听得进群众的“鸡毛蒜皮”“家长里短”“柴米油盐”。主动俯下身子与群众“围炉煮茶”话民生,努力让群众打开“话匣子”,掏出“心窝子”,在“拉家常”中“说真话”“讲实情”。“民生”跟着“民声”走,广大选调生要用“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群众“声”中找准“症结”、分门别类,形成“需求清单”,将群众急在哪里、难为何由、愁为何事、盼在何方了然于胸。
迈开步子“问”民意,“问”计知需“晓”冷暖。“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困扰群众的烦恼难题归根到底都是一件件“小事”,而这些关乎群众百姓幸福指数的“小事”,都应该成为被惦念的“大事”。“政之所兴,在顺民心”,选调生投身服务群众的“一线阵地”,要主动扑下身子、换位思考,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以“伯牙子期”之交当好群众的“知音”朋友,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找准矛盾问题之根源,把“时时放心不下”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交流上级政策条文内容、下级行政执行效果,迈开步子在问需于民中知晓群众冷暖,精准识别民之所忧,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情系民生的一揽子关键“小事”,将为民服务延伸至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在满意实效中回应群众关切,把群众的意见建议、评价反馈作为“正衣冠”的镜子,集思广益开好“治病良方”,谋划民生发展大计。
撸起袖子“切”民生,“切”根理症“化”难题。“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是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从群众关心的件件“小事”着手,精准施策、“靶向治疗”,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圆心”,实干笃行为“半径”,让群众成为为民服务的主角,才能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画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同心圆”。“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广大选调生要杜绝骄傲自大、忘乎所以、脱离群众的工作作风,静心沉淀、找准定位,牢牢把握为民服务之本质,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将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为群众办实事、“化”难题。撸起袖子“切”准脉象而后“对症下药”,治标治本祛除“顽疾”,以实干奋斗顾好群众的“米袋子”,蓄力打好种业翻身、耕地保护之仗,鼓起群众的“钱袋子”,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奋力奔向“共同富裕”伟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