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文章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本色和根本立场,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用心领悟,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不断把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以古鉴今,让“民本思想”与“时代脉搏”共振共鸣,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一以贯之。重民本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从“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阐释出“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表明“群策群力”的必要性,再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公平共享,增进群众福祉”……根植于历史的中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为民理念深沉深厚,高度契合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时代担当、为民谋福祉的家国情怀,与新时代治国理政观念新故相因、道理相承。广大党员干部要利用好这个以古鉴今、拾级而上的文化之源,取其精华,并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秉承“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理念,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依靠人民铸就历史伟业,始终牢记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以小见大,让“国之大者”与“民之关切”同向聚合,将“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的政绩观念一以贯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人民至上,是宏大长远的目标,也是具体而微的事项。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一语道破:“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不论是开展农村改厕的“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干净卫生的厕所,还是防治“小眼镜”“小胖墩”,及早干预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抑或是发放取暖补贴、棉衣棉被等御寒物资,保障受灾群众温暖过冬,老百姓的一件件“小事”被党中央列为“大事”来办,并汇入顶层设计,成为一项项利好政策。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千家万户的“小目标”连接着国家发展的“大图景”,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是我们改革的突破口、着力点。坚持人民至上,就要时刻践行群众路线,大兴调查研究,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准确了解群众所忧所盼,强化公共服务,兜牢民生底线,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以民为镜,让“公仆姿态”与“人民期待”同出一辙,将“畏法畏权畏人民、慎始慎终慎细微”的党风政风一以贯之。人民群众的期盼是一面镜子,以民为镜就要往“深”处照、“细”处照、“实”处照,把职责照进去、把工作照进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看看是否达到了人民群众对“公仆形象”的期待,对民生实事的期待。广大党员干部要经常照这面镜子,照自己是否始终做到警钟长鸣,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勤勤恳恳工作;照自己是否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要继承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巩固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以优良作风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考出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