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读懂十七载“植树足迹”里的“不变情怀”

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张程雅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全民植树增绿,共建美丽中国。今年是新中国植树节设立45周年,也是习近平到中央工作后,连续17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挥锹铲土、培土围堰、提水浇灌……接连种下油松、黄栌、元宝枫、樱桃、红叶碧桃、侧柏等多棵树苗。植树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领导同志们同大家一起培土浇水,气氛热烈。广大党员干部要沿着总书记的“植树足迹”,体悟“不变的情怀”和“恒久的牵挂”,把初心落在行动中、把责任扛在肩膀上,做爱护生态、不负人民、拼搏进取的表率,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续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崭新华章。

读懂“纤纤不绝林薄成”的生态情怀,注重“一丝一发”,做爱护生态的“先行者”。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深入人心,全党全国人民坚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我们真切地感知变化、沉浸地享受风光。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任,不断增强生态道德意识、规范生态道德行为,时刻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绷紧环境保护之弦。同时,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读懂“愿以寸心寄华夏”的为民情怀,坚定“一心一意”,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老百姓的幸福感来自哪里?就来自良好的生活环境。”“森林是我们从祖宗继承来的,要留传给子孙后代,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习近平之所以十七年如一日地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就是源于一颗深厚的爱民、为民之心。民之所需,政之所向,力之所至。人民需要良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就努力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广大党员干部要锚定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聚焦人民幸福生活这一“国之大者”,脚踏实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真正守好人民的心,才能为人民托起稳稳的幸福,也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行稳致远,无往而不胜。

读懂“雪窗萤火二十年”的奋斗情怀,积累“一点一滴”,做拼搏进取的“排头兵”。习近平主席曾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寄语青年“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回顾过往,有甘肃八步沙林场,“六老汉”将“秋风吹秕田、春风吹死牛”变为如今的黄绿交织,沙退人进的奇迹,也有河北塞罕坝,林场三代职工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沙地上种出一片“绿色海”......这些都表明唯有奋斗才能取得成功。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既然享受了前辈们辛勤奋斗留下的“绿色家底”,也应当从革命先辈们坚实有力的手中接过“拼搏奋斗”这一接力棒,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在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基层社会治理第一线、项目建设攻关最前线等地方,敢于接“最烫手的山芋”、敢于挑“最沉重的担子”,真正成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能闯难关、蹚新路、出成果的“中流砥柱”。

发布人:是一直努力的小张哦 发布时间:2024-4-6 19:54 收藏 阅读人次:1620

初审:图南 编辑:宜倍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