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我以到村任职选调生的身份来到江苏昆山高新区姜巷村,半年多时间,跨越了浓烈的深秋、静谧的寒冬,如今已迎来小麦拔节、青苗初长的明媚春日。驻村日子里,我感触最深的是村庄的变化,从“面子”到“里子”,细微之处满是村干部的辛勤付出与村民的支持奉献。在一项项具体的、鲜活的,亦是琐碎的、平凡的基层工作中,我也慢慢领悟到“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的深刻内涵。
以“事事有着落”的执行力办民所需
姜巷村房屋出租率高、外来人口多、非机动车保有量大,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私拉乱接电线充电、电池入户充电等安全隐患问题时有发生。尽管村干部、网格员和物业管理人员已经加大监管力度并做到及时制止清理,但从突击检查情况看,隐患问题仍零星发生。该如何破题?我们决定到村民家中走一走、问一问,找准找实问题症结和矛盾本质所在。
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村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数量不多、非机动车停车位离房屋距离较远、村民租户安全意识还不够高等都是导致安全隐患难以彻底消除的原因。要根治,“堵”是权宜之计,“疏”才是根本之策。于是,我们进一步完善值班值守制度,提高巡查频次,并就排查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做好“回头看”工作;另一方面,针对村民反映的“充电难”“停车远”问题,努力挖潜土地资源,计划加大停车位、充电桩等硬件投入,同步优化充电收费政策,让村民尽快充上“安全电”。我们还结合警示教育和常态化宣传,持续提升村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安全是底线。只有做到坚定政治站位思想上再紧一分,加强安全隐患排查上再细一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上再严一分,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才能筑牢安全屏障,守护村民平安。
以“枝叶总关情”的责任感想民所想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仅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修课”,更是关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必答题”。当前,全村正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生活垃圾分类、河道绿化美化等为重点,不断提升村容村貌。
村庄“大环境”提升还不够,只有每家每户的“小环境”变好,村庄整体面貌才能更好。为此,村里参照上级“美丽庭院”创建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出了“五讲”(讲秩序、讲卫生、讲绿色、讲文明、讲底蕴)“五美”(整齐有序美、干净整洁美、生机盎然美、家庭和谐美、乡土韵味美)的姜巷村创评标准,并计划加快推进。可要如何提升村民参与积极性,形成“星级庭院”人人创建的良好氛围,我们又琢磨起办法来。村书记提议,“党员干部分组包干,确保入户宣传全覆盖”。带着“不仅要让村民们明白为什么做这件事,更应该让他们看到这样做的效果”的目的,从挨家挨户细致讲解创评标准、奖励细则,到帮助村民清理摆顺房前屋后杂物,再到鼓励有条件的村民率先净化绿化美化自家庭院,以一户示范推动户户响应……很快,心里打过鼓的村民们也纷纷表示愿意行动起来,还主动向村内先进家庭讨经验、学做法。看到村民群众从“一边看”向“主动干”转变,我愈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美丽菜园”“美丽庭院”“美丽河道”……星罗棋布的美丽要素将串珠成链,描绘出乡村的“美丽蝶变”。
美丽乡村建设是为村民而建,要让村民想建设、能支持、会参与。在保障村民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的同时,应当充分调动村民群众积极性,引导其全过程参与。
以“勇于攀新高”的主动性干民所盼。
村庄环境变好了,颜值提升了,接下来如何把人居环境整治成效转化为“美丽经济”,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老百姓呢?村干部们又围绕着发展“民宿经济”“庭院经济”“家门口经济”,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动起了脑筋。
在入户走访中我们发现,不少村民采用在门窗、外墙等处张贴小广告的形式对外宣传自家房屋出租信息,村里几家自营小商铺的店招制作简陋、随意摆放,类似这样的宣传方式不但效果甚微,而且影响村容村貌。经过讨论,我们决定为村庄小店设计招牌,并主动担任出租房“推介官”。怀揣着“看准了就抓紧干”的紧迫感,我们重新梳理出空房明细,并联系设计单位进行店招制作。如今,房屋出租信息已经在村主要出入口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姜巷小店”招牌方案也正在优化中。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从农房翻建开始,村里的每一步变迁都紧紧跟随着村民们的需求和期待。下阶段,村里还将引入民宿、餐饮、生态农业体验、直播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同时联动周边村庄“组团”发展,与邻近企业深化开展“村企联建”,打造集“食、游、住、动、学、文”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精品路线,让村民们也能吃上“旅游饭”“生态饭”。
民生无小事,从呼应“民声”到聚焦“民生”,作为到村任职选调生,我们到村里,就是要用点点滴滴的行动为村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把民声落实到民生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