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年轻干部 以“国人三气”擎举“文化火炬”

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尤睿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4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8月至2023年9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文章中指出,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年轻干部唯有涵养好这“国人三气”,才能承载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筑牢“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志气”,诠释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民族的这种“根”的意识延绵千年至今。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总理,从“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到“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从“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再到“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中华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心中的“信仰”与“理想”,在中华民族的前行之路上前赴后继,继往开来。“夫志,气之帅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对个人而言是一种幸福,对民族而言则是一种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广大年轻干部唯有以“自我革命”之决心充盈“复兴志气”,一往无前,奋斗拼搏,用今天的青春书写明天的故事,将自己的“个人梦”融入伟大“中国梦”实践中,奋斗终身。

锤炼“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骨气”,彰显最深厚的文化实力。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件件青铜玉器,一片片竹简木牍,不只是见证历史的藏品,更是文化血脉的“甘泉”。“文化”彰显的是一种民族精神,而“自信”则源于一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就是对于民族文化精神的自觉和自识。中华文化从古至今的传承留给我们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学习才能掌握并传承下去。而现在,世界在不断地变化,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在价值体系多元化的今天,若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就必须保持一种“文化自信”的民族“骨气”。洗尽铅华不忘本,在奋斗中迸发出鲜活的文化动力,与时俱进,构建充实、富有张力的民族精神文化体系,才能引领世界文化发展的新潮流。

汇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底气”,厚植最深情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曾回忆,小时候母亲背着他去书店买小人书《岳飞传》,给他讲岳母刺字的故事,因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虽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当我们翻开史书就会发现,从古以来,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鲁迅先生称呼他们为“中国的脊梁”。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熠熠生辉,跨越时间的场合,家国情怀绵绵不断。年轻干部应当树立“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厚植为民情怀,用每一言每一行与民生同频共振。要想透看淡个人利益,自觉打掉心里的小算盘,善于调整心理落差,永葆工作热情,干字当头,沉下心,迈开步,甩开膀子加油干,看准了就抓紧干,切实将群众的需求清单作为自己的履职清单去完成,才能书写好新时代的华丽篇章。

发布人:BG2KDZ 发布时间:2024-4-15 19:37 收藏 阅读人次:22403

初审:沈佳宜 编辑:理理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