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让文化遗产“守得住”“传下去”“活起来”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委组织部 冯小虎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4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恳切叮嘱,赓续历史文脉,勇担文化使命,争做文化遗产的“坚定守护者”“自觉传承者”“大力发扬者”,让文化遗产真正“守得住”“传下去”“活起来”,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做文化遗产的“坚定守护者”,让文化遗产始终保持“最美的样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但是当下却出现了“大力建设在前、文化遗产靠后”“拆真古迹、建假古董”等忽视文化遗产甚至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让文化遗产“流泪”,更让传统文化“流血”。保护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四梁八柱”,让文化遗产能够历久弥新。要实地考察、资料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统计好历史建筑、历史地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相应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文件进行保护,对损毁历史文化古迹、随意破坏文物等行为及时严惩。同时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在开发中做出正确的取舍,最大限度让文化遗产保持原有样子,避免弄巧成拙的“花样翻新”。要进一步建好博物馆、文化景区等文化遗产保护场所,让专业的文化遗产修复人员利用最新科技进行适当修复,帮助破损的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等重现往日风采,让文化遗产最大程度地保护好。

做文化遗产的“自觉传承者”,让文化遗产能够跨过“岁月的侵蚀”。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包含着无数的璀璨结晶,同时也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想让文化遗产能够历经岁月而长青,就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提高对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促使更多的人加入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队伍,让更多的人愿意去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将更多的历史文化遗产知识加入课本之中,带学生们实地参观文化遗产,让孩子们亲眼看看薄如蝉翼轻若云雾的素纱单衣、如银似雪精美绝伦的邢窑白釉鼓式钵等文物,细细品读独有韵味的古代文化遗产书籍,并主动邀请历史专家学者走进学校进行宣传,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现场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让祖国的花朵们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更加清晰,激发他们对文化遗产的浓厚兴趣,推动他们形成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自觉。同时要让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相关的活动、节目多起来,通过线上加线下久久为功的宣传,在社会面上营造主动了解文化遗产、自觉传承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真正让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后继有人。   

做文化遗产的“大力发扬者”,让文化遗产不断书写“全新的篇章”。文化遗产不应该只是局限于小圈子,更应该走向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乃至世界的大舞台,真正帮助我们进一步提高文化自信,同时带来更多的效益,鼓舞更多人加入文化遗产的发扬队伍来,形成良性循环。要遵循时代的发展的逻辑,关注时代的情感温度,在文化的内容形式、技术要素等方面持续创新,产出更多像《长安三万里》《唐宫夜宴》这样出彩、出圈的优秀作品。要推动博物馆、历史遗迹等紧跟时代,积极运用3D、VR的展示方式,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动起来”、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会说话”。要引导帮助更多的非物质遗产插上科技的翅膀,并根据人民群众当下需求进行改良,呈现更美、更艺术、更接地气的表演,并通过抖音、微博、公众号等新兴媒体平台登台亮相,让非物质遗产传承人能够得到鼓舞,也让更多人主动拜师学艺,保证非物质遗产“不断流”。通过不断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真正让和文化遗产有关的电影、景点、手办、演出等火爆起来,成为风尚,不断书写文化遗产发展的全新篇章。

发布人:方山探宝 发布时间:2024-4-16 14:11 收藏 阅读人次:2438

初审:余路 编辑:理理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