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全党全社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具有重要意义。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流动党员作为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党员要想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考满分”,就要破解“底数摸清难”“知识送达难”“作用发挥难”三个问题,“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要“云端发力”,激活流动党员“红色细胞”。
底数摸排“不落一人”,让党史学习教育“全勤出席”。“党员行千里,组织一线牵”,要想牵牢流动党员“风筝线”,“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要“云端互助”,建立条分缕析的“数字台账”,“流出地”党组织要在“日常走访”“重点察访”“电话微访”中掌握流动党员情况,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等手段建立流动党员“画像数据库”,建立涵盖家庭情况、流出时间、流动地点、从业状况、联系方式等情况的“共享数据系统”;“流入地”党组织要摸准“数据系统”的“更新频率”,将“信息更新”设为“特别关心”,第一时间掌握即将流入本地的“流动党员”信息,立足本地发展特征,联动相关发展部门,对照“流动党员”画像,精准掌握他们的“个人信息”“受教育状况”“技术特长”,为其精准匹配“归队信息”“入职信息”“生活信息”,做到定时更新流动党员的“流入反馈信息”,与“流入地”形成“合力”,在双向协同之下,共同摸清流动党员的“底数”,助力党史学习教育“全勤出席”。
理论学习“不减一课”,让党史学习教育“满课结业”。“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做好流动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是激活流动党员“红色细胞”的“源头活水”,因为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流动党员无法定期参与组织生活,要想让流动党员“流动不停学”,“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要以“时刻在线”的状态共建“云端课堂”,牵牢“线上理论滴灌”这根“传输线”。对于那些刚离开家乡、尚未到“流入地”党组织报道的“流动党员”“流出地”党组织要开设“远程跟踪课”,让他们“知识不掉线”;对于那些在“流入地”已经归队的“流动党员”,“流入地”党组织要调动“线上+线下”优秀“师资力量”,发动先锋模范、优秀党员当“主播”,为“流动党员”开设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指尖课堂”,以线上分享“云学习”、交流互动“微讨论”等活动为载体,对流动党员进行“知识传输”“查漏补缺”“答疑解难”“交流研讨”,在“精准送学”中打通流动党员党史学习教育的“末梢神经”,确保流动党员想学就能学。
技术培训“不失一分”,让党史学习教育“全科评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践”求“效”,才能真正激活其“潜在动力”。“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要双向合作,在党史学习教育实践课程中共同构建“云端农技推广阵地”,将现代农业科技理论和现代农业科技应用技术融合于党史学习教育“实践课程”之中,让“流动党员”能有“一技之长”,也让那些“身怀绝技”的“流动党员”能够成为“能工巧匠”,在广袤的基层舞台上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深入发展的“行家里手”。“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还要双向协同,针对“流动党员”的“农技培训”成果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让“学有所成”者“脱颖而出”,实现“有位”更“有为”,确保技术学习能力强、技术应用成绩好的“流动党员”走上“职业化”道路,引导其成为乡村农产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进程上的“栋梁之材”,真正将“实用技术”有效转化为“生产动能”,为构建“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格局赋能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