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之时,我肩扛梦想的行囊,来到了梦想的始发地,春花已绽,我手执振兴的大旗,绘就发展的好图景。这里,是我的出生地,也是我必将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乡村的“快乐老家”。
以儿时之梦为始,携感恩之心,行儿时之路,圆儿时之梦。人,各有各的幸运,而我的幸运,便是“建设家乡”。走过漫漫求学路,我闯三关,进三门,如愿地成为了为人民服务中的一员,更如愿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起初,我是惶恐的,再踏进这片熟悉的土地,身份的转变会不会拉开我与村民的距离。回望儿时,我穿梭在海边的沙滩、丰沃的麦田、葱郁的林海,东家的饭好吃,西家的猫好看,我再清楚不过,摸爬滚打间,那个小小的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村里只有耄耋老人和稚气孩童,为什么所有人都只能依靠一小方土地为生,又为什么村里的发展停滞不前。如今,我已然成长为可以肩扛手提的小大人,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学着前辈的样子,入户宣传、田间走访,全面摸村情、四处解民忧,学如何让法桐更加强健,悟怎样把滩涂合理利用,在我所熟悉的那片土地上,留下一串串脚印,一步步走来,我总能看到当初那个小小的我,她笑着对我说,“你看,我就说你可以的,如愿成为了小大人,也如愿回来建设我们的家乡。”
以青春之我为标,携奋斗之心,步强村之路,筑强村之基。九个月的光景,我看过了田间地头的庄稼,青草河畔的孩童嬉戏,荷花池边的耄耋低语,我明白了我所需要建设的家乡,不是仅靠神笔马良绘就儿时的梦想,更不是打着建设的旗帜混沌度日,是需要我全身心地投入的乡村振兴伟大事业。入村后的那一日,我仿佛听到儿时背诵的圣贤诗句,看到红色字体的口号标语,明白197653背后的含义,我从脑中闪过的“太遥远”突然变成在心中浮现的“几时能”,那根象征着传承的担子好像落到了我的肩头,儿时的我对我说“你也能”。我全面梳理村情要素,以表为线,以数为针,一针一线缝制着我儿时的瑰丽之梦,也缝制着乡村振兴的伟大旗帜。乡村的变化其实有目共睹,我们所谓的建设,无非是在原有的框架上添砖加瓦,在美丽乡村的样图中加上绿草红花,但唯有我们每个人秉持初心,接续奋斗,在经历基层的打磨和振兴路上的磕绊后依旧岿然不倒,肩负担当,续写辉煌,代代相传薪火之光,强村之路才能蹄疾步稳,乡村振兴方才指日可待。
以未来之我为期,携实干之心,踏基层之路,扬振兴之旗。从炎炎酷暑下的荷花池畔取阴纳凉,到秋风瑟瑟中的庄稼地里挥汗如雨,再到春花齐绽时的行人游客纷沓而来。我从中,看到了基层工作者们喊破嗓子和甩开膀子,看到了万千群众的美好期盼和苦干实干,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万马齐奔,百花齐放。我更加坚定踏上基层之路,也坚定地以我之青春,创造青春之乡村。有人说,基层干部解决的是老百姓最后一公里的事情,很难出现个人的丰功伟绩,点滴贡献不够歌颂传万里,但人民的“樵夫”廖俊波、“点灯人”钱海军、“不坠青云之志”的黄文秀,无一不是基层人最好的写照,他们踏入基层、奋斗基层、奉献基层,用青春或生命,为基层答出一张张人民满意的答卷。九个月的光景里,我在想以我之力,能为乡村振兴做些什么,而今,我明白,个人抬头,看到的是山河壮丽下的人生旅途;众人抬头,望见的是民族复兴后的康庄大道,唯有我们基层工作者们用千千万个日积跬步才能实现社会的鹏程万里,绘出乡村振兴的绝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