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选调驻村记:找准“时”方能办好“事”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石沛镇黄栗树村选调生 张荣荣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重在“实”字,也离不开“时”字。古有诗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从作物返青至乳熟期,下一场春雨,便可随风潜夜,润物无声。做好基层各项工作同样需要把握好“时”的要领,“及时”上传下达,“因时”走村入户,“应时”安民富民,不折不扣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鞭辟入里摸清楚基层社情民意,真抓实干谋划出几件实事好事。

闻令而动,“及时”上传下达,不折不扣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直接面对群众、接触群众的最前沿,承担着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政策宣传得及不及时、到不到位,基层情况掌握详细与否,反馈是否准确关乎政策具体落地,也影响干群关系营造。老百姓不知情就可能不领情,老百姓不认可,工作便难以推进,做好基层工作很多时候是做好群众工作。保障群众知情权,赢得群众真认可,促进工作往前推,需要基层干部多些积极和用心。遇到上级安排要求时不拖拉、不滞后,合理安排工作计划并掌控节奏才能保障后续工作有条不紊进行。要及时向群众传递最新政策动向与工作动态,耐心收集民情信息与反馈意见,认真解释群众不解和困惑。要把在家农户的工作做好还要把在外务工农户的工作做好,利用好电话、微信群等媒介及时进行消息传达,在扩大工作覆盖面中提升群众参与感,消解阻碍和困难。

相机而行,“因时”走村入户,鞭辟入里摸清楚基层社情民意。农村生产生活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即是在村农户作息的真实写照。随着农村青壮劳动力流失,常住在家的人群多以中老年群体为主,且基本处于弱劳动力或丧失劳动力状态。此类群体特征表现为文化水平相对不高,身体素质逐渐下降,生活作息早睡早起等。掌握好规律和特点,才能更高效高质地开展工作。在下村入户时要挑好时间也要找对地点,以避免在其他时间入户时找不到人,跑了个空。或选择正午傍晚农户在家的时间,或走到田间地头农户劳作的场所,或去村头巷口等村内的公共休闲空间等,从选好时、去对地、找准人三方面着手,真正做到下沉一线,服务一线。要充分利用好网格员、村民组会议等关键人员与重要形式,发挥好乡村能人贤士的连接纽带作用,利用好“板凳会”此种“接地气”又“冒热气”的活动载体,在多方联动中畅通群众表达渠道。

用心而为,“应时”安民富民,真抓实干谋划出几件实事好事。习近平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深情一语道出的不仅是大党大国的为民情怀和奋斗方向,也应是每一个立足岗位、为民服务党员干部的初心与坚守。基层党员干部是党政联系群众最直接的桥梁,是党和国家形象在群众面前的最直接展示,其作风情况影响着干群关系,关系着人心向背。好作风“看得见”且“摸得着”,体现在每一件现实而具体的小事中。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时刻拧紧思想的“总开关”,力戒形式主义与花拳绣腿,真念老百姓可感可及的实事而不是深钻为个人赚名赢利的虚功,把老百姓反映的大小情况记在心上、列入计划并付诸行动,让群众听得到回音。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要争做实干家,不当“客里空”,俯下身子真调研、调真研,在实践中透过现象看本质,一针见血找问题,切实可行提对策,在练就本事,干出实绩。

发布人:三点七六 发布时间:2024-5-9 15:06 收藏 阅读人次:1088

初审:余路 编辑:文小汇 责编:理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