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地方考察古城、博物馆、历史遗址等,了解文物、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情况,站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的高度,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固本培元、立根铸魂的思想力量。今年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博物馆承载着历史,凝结着记忆,是看得见的民族精气神,是摸得到的文明根与脉。我们不妨以节日之名,开启党史博物馆、乡村博物馆、文化博物馆的探索之旅,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走进党史博物馆,重温光辉党史,用一言一行诠释信念坚定的“忠诚魂”。“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广袤中华大地上星罗棋布的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从烟雨南湖的红船到八一南昌的枪声,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二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破冰到乘风破浪,从继往开来到伟大复兴……走进党史博物馆,陈列着的一张张图片、一件件文物、一个个场景,无不闪烁着革命红色的光芒,无不印记着红色革命的脚印。作为党员干部,要深刻感悟百年奋斗的辉煌成就,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机统一起来,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
走进乡村博物馆,感受百味乡情,用一笔一画勾勒乡村振兴的“新画卷”。近年来,在乡村振兴和“文博热”的持续推动下,一座座“草根级”的乡村博物馆应时而生,为广大农村群众带来了文化陶冶和精神滋养。海曙区集士港镇草帽文化艺术馆展现了草帽编织的历史演变、编织技艺,彰显了传统草编艺术之美;泰顺县司前畲族镇畲族文化展示馆通过大量的文物、实物和图片及高科技表现手法,讲述了畲族的发展史和畲族的灿烂文化;余杭区百丈镇乡村博物馆以纺梭为主题,深入挖掘非遗技艺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这些乡村博物馆深植于乡村的沃土之中,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力量。如今,我们正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赶考路上,要依托资源禀赋、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同时,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发挥乡村博物馆作用,深挖、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带动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动力、活力和创造力。
走进文化博物馆,探源中华瑰宝,用一撇一捺书写文化自信的“丹青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今年“五一”假日期间,“文博热”持续升温,游客纷纷走进博物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博场馆汲取文化滋养,从江淮大地到白山黑水,从烟雨江南到八闽山水,从大漠敦煌到海丝合浦,绵延古今、各具特色的文化遗产绽放出迷人的光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走进具有地标意义的文化博物馆,就能饱览大美河山的风光、感受珍贵文物的魅力,进而增强担当历史文脉守护和中华文明传承的时代使命。站上新起点、扬帆新征程,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深入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在探寻融合发展中不断淬炼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生命力,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这一新的文化使命中踔厉奋发、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