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上好思政课的“鲜活”教材。今年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广大党员干部要走进博物馆,用眼用心去接触历史文化,以“身临其境”的方式让“思政课”入脑入心。
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何尊的底部铸有122字铭文,其中的“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迄今发现的最早来源。广大党员干部不妨趁此机会“对话”何尊,从最古之“中国”汲取智慧,上一堂涤荡心灵的“思政课”,在身处新时代新征程的当下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哲学三问。
身在中国,以牢记党员身份答“我是谁”之问,上好对党忠诚的“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党员、干部,不论在职还是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场合,都要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都要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都要始终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增强党的意识,时刻牢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入党仪式一生只有一次,但思想上入党要坚持一生一世。当我们面向党旗庄严宣誓时,就选定了毕生的理想和信仰,肩负了党和人民赋予使命和担当。党员干部必须找准自身角色定位,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在党言党、为党兴党,把对党绝对忠诚铭刻于思想,融入于灵魂,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用实际的行动践行对党的铿锵誓言。
来自中国,以传承文化基因答“我从哪里来”之问,上好文化自信的“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沃土”中吸收养分,讲好中国故事,涵养大国情怀,赓续历史文脉。要坚持用文化滋养心灵,传承“愿得此身长报国”的爱国情怀,增强“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意识,弘扬“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奋斗精神,坚守“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廉洁本色,真正做到以文化凝心铸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去往中国,以迈向强国之路答“我要到哪去”之问,上好拼搏实干的“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走得通、行得稳,而且越走越宽广。“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广大党员干部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要以实干为先,干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找准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着力点”,既立足于当下,踏踏实实地解决具体问题,又放眼未来,高瞻远瞩地谋划全域发展。要发扬拼搏精神,涵养“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实干勇气,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自觉积极投身于伟大事业中,勇挑重任,敢啃“硬骨头”,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的先锋和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