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恰逢今年的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就是一座巨大的博物馆。要学好新时代的思政课,就要取材其中,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时代文化这三本“思政教材”夯实“力量根基”。
以“历史教材”为青年干部“固其本”“浚其源”,上好擎举“文化火炬”的“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当我们翻开史书就会发现,从古以来,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鲁迅先生称呼他们为“中国的脊梁”。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熠熠生辉,跨越时间的场合,家国情怀绵绵不断。从“孔融让梨”到最近的“稚子问核”,丰富的文化底蕴就是新时代青年干部的“底气”源泉。唯有唤醒深藏在血脉深处的传统文化基因,才能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以“红色教材”为青年干部“坚其心”“牢其志”,上好传递“信仰接力”的“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这也正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意义所在。无论是预期诀别的林觉民,还是“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他们不仅品尝到了信仰的“甜味”,更体会到了青春奋斗的快意。回望先烈们对理想的坚守,向死而生的感人事迹,更加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的信心与向往。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一文中用炽热的情感,畅想祖国母亲的美好未来,他写道: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洗尽铅华不忘本,先辈尚且确信,而在今天,中华民族距离实现伟大复兴越来越近之时刻,我辈又岂能迷失初心。
以“时代教材”为青年干部“强其身”“健其骨”,上好奔赴“逐梦山海”的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时代浪潮,日新月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要讲好中国故事,就需要持续提升能力。没有相应的能力,就会陷入“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被动的困境。作为青年干部,要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在理论学习上当孜孜不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以达“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之境。山再高,攀则可至;路虽远,行则必达。学思结合,知行合一,拒绝“抄作业”和“套公式”,守正创新,与时俱进,踔厉前行,出实招、做实事、求全效,以“金刚钻”之坚韧方能承接新时代的“瓷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