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仰观“长城之伟” 躬行“为者常成”

上海市长宁区委政法委员会 武宸羽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北京市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乡亲们,希望大家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长城之伟,既伟在万里逶迤,更伟在千秋屹立。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深刻把握并生动践行“长城之伟”中蕴含的“为者常成”逻辑,真正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深厚持久、磅礴昂扬的精神力量。

从万里长城气壮山河的“品格之伟”中凝望中华民族的“熠熠心路”,以“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的心志牢固凝聚战胜艰难险阻的“勇往勇成”之力。习近平总书记将伟大民族精神深刻概括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万里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一砖一石间皆镌刻着革故鼎新的创造、持之以恒的奋斗、众志成城的团结、安邦定国的梦想。党员干部要永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之力,自觉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始终恪守的政治大节、时刻肩负的政治责任,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要蓄积“人心齐则泰山移”的团结之力,努力把一切力量都凝聚起来、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真正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让每一个“我”都成为无往而不胜的“我们”。要勃发“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奋斗之力,从中华民族“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的峥嵘岁月中汲取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丰富滋养,坚决克服不愿斗争的“软骨病”、不敢斗争的“恐惧症”、不会斗争的“无能症”。

从万里长城亘古至今的“底蕴之伟”中回望中华民族的“赫赫文脉”,以“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的担当不懈凝聚赓续薪火弦歌的“勤耕勤成”之力。长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他在回信中强调,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党员干部要在思想引领下“不渝方向”,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充分理解“结合”与“第二个结合”的时代价值,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遗余力将“中国故事”讲深刻、讲透彻、讲鲜活。要在守护文脉中“不负荣光”,增强“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要不断涵养深厚的家国情怀、深沉的历史意识,更要扎实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要在创新发展上“不断起航”,坚持守正和创新并举、传承和发展并重,扎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驰而不息地将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发扬光大。

从万里长城永远屹立的“时空之伟”中展望中华民族的“朤朤征程”,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行动深刻凝聚锐意干事创业的“善作善成”之力。“上下两千年,纵横数万里。”巍然屹立且必将永远屹立的长城,宛然象征了中华民族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接力是一棒接着一棒向前奔跑的,党和国家事业是一程接着一程向前推进的。党员干部必须发扬“行远自迩”的精神,既要永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一茬接着一茬干的韧劲,做到“积小胜为大胜”,更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绝不能置身事外、消极怠慢,也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必须培养“脱虚向实”的作风,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既重“荦荦大端”又重“纤纤细节”,真正把工作抓实、对策提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有效贯通善作善成的“最后一公里”。必须追求“至公无私”的境界,深刻理解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紧紧依靠全体人民和衷共济、共襄大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赓续弘扬“伟者长城”的不朽精神,真正留下“为者常成”的奋斗足迹。

发布人:一张蓝图 发布时间:2024-5-23 08:03 收藏 阅读人次:32175

初审:邱莫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