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驻村周年记:在群众笑脸中找到了“驻村答案”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住建局派驻峨岭街道南湖安置点第一书记 余为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2023年5月,我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请缨投身乡村振兴一线,在贵州省印江县峨岭街道中洲社区南湖安置点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此开启了我的驻村生活。

从“机关小余”转变为“村中小余”,熟悉村情民意是前提

一年前,我还是令人羡慕的机关干部,工作环境舒适、工作内容单一、工作时间规律,当我主动请缨要下沉一线驻村时,身边有不少的朋友表示不理解,都劝我不要去驻村,“余姐啊,你去驻村干吗啊?家里两个小孩不用照顾了?村里的苦你有想过没有……”虽然朋友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我还是觉得驻村有驻村的精彩,趁自己现在还年轻,就该去闯一闯、试一试。

我拿着驻村文件,无比激动地前往自己的另外一个“战场”,路途中,我想了很多关于村庄的发展规划,如何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如何抓好基层治理、如何帮助村里争取项目资金等等,一系列的“宏伟蓝图”在我脑海里浮现。

到安置点后,我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宏伟蓝图”讲给了社区干部听,没想到社区干部却给我“泼了冷水”,说“余书记啊,你的这些想法都很好,但……要不这样,我们先熟悉一下村情民意,串串户,了解了解群众的具体情况了再来商量。”我转念一想,正所谓“欲速则不达”,确实应该先熟悉基本情况了再来规划村庄发展,随后我就详细地向支书了解了安置点的整体情况,再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逐户上门与群众拉家常、话冷暖、交心声、诉真情,全方位掌握群众的基本情况和急难愁盼,为我后面开展驻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驻村新人”转变为“驻村书记”,脚踏实地工作是关键

掌握了解村情民意后,我才发现安置点的情况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复杂,这里的群众都是前几年全县各个乡镇的建档立卡脱贫户搬迁来的,人口基数大,需要熟悉掌握的信息很多,每家每户都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困难和问题,面对采集来的庞大数据,一时间,让我不知道从哪一项哪一条信息开始梳理起。

正当我犯难的时候,突然灵机一动,想到虽然群众基数大,但总体了解下来大家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也都大同小异,都是关于政策福利、就业就学、医疗保障等方面内容,然后,我就建立了“群众基本信息一览表”,并结合群众的不同情况,逐户逐人建立“群众急难愁盼清单”,并随之对应地建立自己的“每月任务清单”,形成了“1+N+N”的工作模式。

“妈妈,你在哪呀?怎么周末这么晚了都还不回家啊?”4岁的儿子在电话里生气地责问着。“快了,快了,你先睡觉觉哈,妈妈还在安置点工作呢。”我简单地回答了几句,放下手机又埋头开始整理今天向群众掌握了解到的最新情况。白天事情多,入户了解情况、开展政策理论宣讲、文明城市创建、乡风文明治理、外出争取项目资金……每一项工作都得认真对待,来不得半点马虎。晚上回到办公室后,就对白天完成的工作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并对第二天的工作列出计划,月底再逐一对照自己月初制定的“每月任务清单”进行“清账”,这样才能确保每项工作都能同频共振、统筹推进。截至目前,我同社区干部先后开展了政策理论宣传200余次,完成预警线索调查核实138条,申请“雨露计划”12人,临时救助8人,获稳岗就业补贴313人,获得补助资金215000元,获交通补贴727人,获得补助资金446500元,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从“吾本外人”转变为“我是老余”,践行群众路线是核心

驻村这一年以来,我感受最深的是自己在群众口中“称呼”的变化,从开始群众口中很生疏的“余书记”变成了现在的“老余”“小余”“余妹子”。我知道,群众对我称呼的变化,来源于对我的充分认可。这难免让我回想起,自己敲响第一户群众家大门时作的自我介绍,“你好,我是这里的驻村第一书记余为,现在来向你了解一下相关情况,你看可以吗?”当时群众警惕的眼神我现在都还清晰地记得。随着自己与群众交心谈心次数多了,关系熟悉了起来,我才发现他们最开始对我的印象是多么“不堪”,认为我“话都不会讲”,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不接地气。

而现在时不时会接到群众关心的电话,“老余啊,今晚就在我家吃晚饭哈,我包了饺子。”“余妹子,今早我去买了排骨,你中午饭就来我家吃啊。”“小余啊,昨天我亲戚从老家拿了点竹笋来,我和老伴年纪大了吃不完,你等会儿来拿一点去吃啊。”得到群众的认可,我十分高兴,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已经融入了他们的生活。

从到村报到的第一天起,我就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当成是自己的“心中石”“手中事”,经常性组织志愿者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在周末开设课后辅导班、兴趣爱好培训班,同时以网格和楼栋为单位,定期开展大扫除活动,清理社区公共区域的垃圾、杂草、污泥污水等,并同步建立了微信工作群,群众有事就在群里“点单”,我和社区干部就会在群里及时“接单”,用心用情帮助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在一次又一次妥善解决好群众的“小事”后,我也就从“外乡人”变成了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驻村若是一张群众幸福指数试卷,我将一如既往在“田间地头”“楼宇之间”找寻那最为准确的答案……

发布人:请求上稿的麋鹿 发布时间:2024-5-23 10:54 收藏 阅读人次:2987

初审:邱莫 编辑:宜倍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