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相遇、相知、相守:给“花魁”的三行情诗

2023届陕西选调生 商洛市丹凤县花魁村驻村队员 李沐远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花魁村:

你好!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斗转星移间我与你已“相恋”八月有余。站在光阴的节点,让我为你写下三行情诗,细数这驻村风月里的点滴往事。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相遇

初见你时,秋意正浓。无云的晴空、漫山的红叶、潺潺的溪流、隆起的农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山水田园的美景甫一见面,便笼住了我的心。

美景却有瑕疵。我在进山下田、走村入户的过程中发现:山中的中药材种植园产量不稳定,效益不景气;村道边有垃圾堆放,气味难闻;正值播种期,河谷旁却有一大片农田撂荒,无人耕种。白璧微瑕,正待救过补阙,我将发现的问题提交到“四支队伍”例会讨论,群策群力共同商定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产量不稳定——那就因地制宜,种当地常见的五味子、丹参,不仅产量大大提高,增加了群众收入;而且填补了原先产业园光秃秃的裸土,改善了水土生态。垃圾难清理——那就带头组织群众,常态化开展大扫除;同时在村道边增设4个大垃圾箱,定期用垃圾车清运垃圾,街道面貌焕然一新。农田无人种——经了解,这块农田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尚无归属,于是经村民大会表决通过后,无主的农田被纳入村集体经济,栽种特色玉米,既丰富了村民口粮,又成为了农村致富的新路径。

随着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一项又一项工作的落实,比之初见时,你变得更加美丽动人,我身上的“书卷气”也慢慢沾上了“泥土香”。后面的时光里,我将常怀初遇时的那份“怦然心动”,与你携手共赴乡村振兴的锦绣前程。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相知

暑往寒来,从格格不入的青涩书生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田把式”,我着实费了一番功夫。

“沐远,你听不懂我们的方言吧”,从村民家里出来时,第一书记这样问我。回想起刚才宣讲政策时的生硬口音和面对农户提问时的不知所云,我暗下决心:要从“城里娃”变成“山里汉”。从这天起,我的身影开始出现在村里的各个角落,白天和村干部谈工作,晚上走访群众拉家常,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我对村情越来越熟悉,与村民的感情越来越紧密。“吃咧么,沐远”“进来烤火,进来烤火”“给你装一兜花生,别客气”......从“冰水混合物”到“相似相溶”,我用实际行动取得了群众的信任,无论是宣讲防火防汛、还是组织“乡音党课”,我不仅能深入浅出掰开揉碎地讲解政策要点,还利用自身专业所学创新工作语言,收到群众的一致好评,真正成为了村民口中的“田秀才”。

已入尘寰,与众悲欢,我所做的还远不止这些:调整太阳能路灯光伏板的角度,增加了夜间照明时长;在天麻产业园里套种小油菜,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给4处行路桥加装护栏,消除了群众过桥安全隐患......乍见之欢,久处不厌,时光的磨合让我和你更加合拍,更加坚定了我融入基层、融入群众,与老百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决心。

试问“陕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相守

远方是关中平原上的故乡,脚下是商山洛水间的他乡。数月来的相伴相守,你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

山里的冬夜格外冷,有时候裹三床军被,还是挡不住凛冽的寒气。眼看就要到数九寒天,缩在床上发抖的我不禁想起了深山里的村民:高龄老人是否有足够的御寒衣物?土坯房改造工程进度如何了,能不能按时完工?烤火用的木柴储存完好否?室内烤火有没有安全隐患?第二天一早,我就向书记提出了疑虑,并在第一时间得到了答复。很快,第一批御寒物资拨付到位,发放到了高龄老人手中;土坯房改造工程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督促下保质保量如期完工;我和几个年轻村干部一起对村内的取暖器材情况和取暖物资储备情况进行了摸底,查漏补缺,确保万无一失。丝丝缕缕的小事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看着这些“老乡”满足的笑脸,我又怎会思乡呢?

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修桥补路、扫雪除冰,发放化肥、销售药材……驻村八个月,在这片红土地上摸爬滚打,我早已与这山这水融为一体,我用知识和力量建设她,我用语言和文字描绘她,我也用青春和热情包裹她。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我的本领在历练中愈来愈高强,我的心境在打磨中越来越平和。身入基层、心入基层、魂入基层,这是驻村人的坚守,也是选调生的追求。

纸短情长,道不尽我和你的缱绻,花魁村,接下来的振兴之路,还请多多指教。

发布人:丹凤朝阳 发布时间:2024-5-23 21:03 收藏 阅读人次:771

初审:向阳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