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河南宁陵:“梨”遇人才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委组织部 冯晓雨 吕卫卫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年来,河南省宁陵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和“梨遇人才”计划,聚焦酥梨种植深加工优势特色产业,以产业带动人才集聚,以人才集聚助推产业升级发展,促进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农文旅商深度融合,持续为乡村振兴增势赋能。

架好“梨”枝引凤来。人才因事业而聚 ,事业因人才而兴。宁陵县依托酥梨产业,全面铺开“一产一策”计划,以面向和服务酥梨产业、深加工企业、酥梨种植基地等技术需求为重点,柔性引进聘用了4名中国农科院首席科学家和5名专家博士,投资1200万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联合共建了宁陵梨试验站,引进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新设备180余项。宁陵县通过以产聚才,把“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科学技术扎根于大地,推动梨产业从劳动力投入型加速向技术增长型转型。目前,宁陵梨面积达22万亩,年产值超过20亿元,从事梨产业相关群众达到8万人以上,“宁陵梨”不仅是全县人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而且成了汇聚四海英才的靓丽名片。

唱好“梨”戏创品牌。宁陵紧紧抓住近年来文旅澎湃涌动的有利时机,探索创新“人才+文旅”融合理念,培育引进一批作风好、懂市场、会经营、爱乡村、视野广的文旅人才队伍,助力乡村旅游发展。一方面,宁陵县在强基础上持续用力。实施了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项目,打造了“中华梨源公园—上清水河廊道—万亩梨园景区—老坚决故居”研学旅游路线,建设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宁陵精神”教育基地、生态梨园昆虫科普中心、戏曲故事馆等,通过项目带动,实现了文旅与本地产业、民俗文化、历史元素的“跨界交汇”,年吸引游客超过80万人次,让市场“活”了起来,让人才“动”了起来。另一方面,在优化发展生态上做文章。出台了《宁陵县人才发展政策落实细则 》,将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优秀中青年人才、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和基层文化管理人才纳入引进范围,在薪酬待遇、住房、保险与医疗、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让文旅人才安心在宁陵创业发展。

做大“梨”业育龙头。宁陵县围绕梨产业集群,一手抓提档升级、一手抓人才孵化,不断为产业聚力,为发展聚势。建设了宁陵冷链物流交易中心、宁陵梨试验站、宁陵梨电商直播基地等,引进了梨果分拣、溯源、实时监测设备,打造了梨膏生产线、NFC鲜榨果汁生产线,并在相关地点建设了现场教学点,把教学课堂搬进田间地头、企业车间、云上网络,让优势资源下沉到发展第一线。县人才部门联合农业农村、人社等多家单位,定期开展“科技示范户”评选、“梨农技能争霸”、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并邀请专家人才在酥梨种植管理、企业产品研发、企业经营等方面提供建议,把当地的梨农、种植大户、中小企业家培养成能种植、会加工、懂经营的“科技示范户”,助力企业发展、产业升级。目前,已培育梨深加工和电商企业12家,孵化430多名技术人才,开发了梨膏、梨膏糖、梨酒、梨醋、梨木工艺品等多个高附加值产品。

发布人:枯藤老南瓜 发布时间:2024-5-24 06:32 收藏 阅读人次:1056

初审:向阳 编辑:文小汇 责编:理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