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南通海安市以村集体年收入不足70万元的村为重点,立足育强头雁、帮带指导、服务保障,扎实开展经济薄弱村“消薄攀高”行动,有力推动村集体经济“破茧成蝶”。
“全链式”育强头雁。排查整顿“促下”。扎实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整顿及村“两委”届中分析研判,深入“查、听、评、谈、访”,对照《关于加强全市基层干部专业化建设的若干举措》村书记调离岗位“九种情形”,调整不称职不胜任薄弱村“两委”干部6名。拓源提质“助选”。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采取公开招录一批、择优选派一批、能人回引一批的“三个一批”方式,选拔12名优秀退役军人、4名涉农领域事业人员到薄弱村“两委”任职。市县联动选派“90后”青年干部推动薄弱村“第一书记”全覆盖,37名老党员、老干部回村返聘担任“乡村振兴领航员”。多维充电“提能”。推行“书记论坛+外派挂职+互动讲学”立体式培训模式,一季一主题举办“头雁拼‘薄’论坛”,21家薄弱村书记逐一登台“亮晒比绩”。选派6名薄弱村书记到苏南先进镇村跟岗培育,通过“书记讲给书记听、书记跟着书记学”,提升村书记创新突破、科学谋划、决策执行等能力。
“帮带式”跟踪指导。坚持调研问需。以“百村百策”大调研、“幸福党建来敲门”等活动为契机,对全市薄弱村摸底调查,建立基本村情、发展需求、意向项目、支持政策等“四张清单”,形成调研手记13篇,梳理援建蔬菜大棚、划拨建设用地等需求97个。突出把脉问诊。组织党校理论名师、高校经济学者、农校专家教授逐村分析研判,“一村一策”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推动13家薄弱村开展村企共建、村村抱团、村社融合等发展模式。截至目前,领办“土特产”合作社的4家薄弱村,实现村均集体经济收入72.9万元,村均增加8.3万元,同比提升12.8%。注重开方问效。围绕企业带动型、资源盘活型、服务创收型等模式,梳理近3年村营收入稳居全市前20名的先进村、成功转化提升的10个后进村经验做法,总结提炼“增收八法”“转化六条”,编印《海安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案例选编》,分发给镇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选调生等涉农干部学习使用。
“保姆式”服务保障。政策上优厚。研究制定《村级新上二三产项目确认办法》《村级新上项目税收返还奖励办法》,明确村级党组织招引的二、三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形成税收后,市级新增地方留成财力的50%由市财政直接奖励到村。截至目前,接受村级二三产申报项目296个,预计返还税收2892.9万元,村均13.8万元。资源上优先。鼓励区镇将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高标准农田建设、“党费暖基层”援建村党群服务中心等项目,优先向薄弱村倾斜,累计下发薄弱村各类资金700余万元。依托“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等活动,引导村党组织与辖区非公企业党组织、商会党组织党建联建,广泛收集招商信息,截至目前“以企引企”“以商招商”签约项目76个。考核上优重。开展星级村评比,注重结果运用,明确“争先进位”排名前5%的村所属干部在薪酬待遇上直接晋升一档,为10个薄弱村67名村干部调档。组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述职评议,考核位次在镇街排名后三名的薄弱村,按年终考核奖励标准的20%、10%、5%比例缓发,次年排名仍处于后15%的予以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