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漫画】透视“蝶变浙江”造福“圣人故里”

山东省临清市委组织部 李君然 靖玉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为群众谋利益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举措。“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千万工程”犹如“一记惊雷”,在齐鲁大地振聋发聩,激活乡村振兴“新思路”。近来,山东省临清市深入学习“千万工程”,深挖藏于其中的乡村振兴“密匙”,结合本土实际,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经济,促进广袤乡村“羽化蝶变”,书写了一首壮丽优美的发展诗篇。

“党建兴则乡村兴,党建强则乡村强”,“党建引领”锚定“红色航向”,造福“头雁领航群雁飞”的“圣人故里”。“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浙江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从美化环境、盘活资源、创新机制入手,让农村地区实现了“美丽蝶变”。山东临清汲取“党建引领”智慧,把组织振兴作为先导工程,全面整合区域党建资源,围绕轴承、畜牧、纺织、桑黄等优势产业,构建“1+XY”的开放式党建体系,以“党建+”模式打破隶属限制、条块分割,将16个相关单位(部门)纳入成员单位,构建“党建+园区”“党建+龙头企业”“党建+合作社”等新型模式,在“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不断盘活“绿色家底”、唤醒“沉睡资源”,实现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加速奔跑”,让“青山绿水”“诗意田园”赋能“美丽乡村”,留住“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山水乡愁”,助力美丽乡村“羽化蝶变”。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优则动能足”,“项目招引”连通“产业链条”,造福“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圣人故里”。从休闲农业产业园区整齐排布的淳安下姜村,到绽满粉色波斯菊的湖州山地皇,“千万工程”入乡随俗打破“模板”、打造“特色”,让千万乡村各展品韵风采。山东临清在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中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以调查研究为“传家宝”,巧打特色资源禀赋的“金算盘”,以“一山翻过一山找”“一户紧挨一户问”“一个市场接着一个市场调研”的“深脚力”解锁“产业发展”密匙,以“深山瑰宝”孵化“乡土品牌”,通过“项目招引”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心之力”。通过上下联动,连通“产业链条”,形成“商会牵头、其他企业共同参与”的“产业链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引导企业联合开展采购、参展、管理培训等,推动需求有效对接、资源有效统筹、项目有效落地,为产业发展不断“延链”“壮链”“强链”,通过一系列得利举措,近年来山东临清不断引入包括“2550万件轴承项目”在内的多个产业项目,真正实现“产业链”“经济链”“价值链”三链同构,为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万马奔腾”赋能“乡村振兴”,造福“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圣人故里”。“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依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群众公认的乡村人才队伍。山东临清以“精细服务”为乡村发展汇聚“人才支撑”,不断探索“政企互联走帮服”和“责任清单制”工作模式,精准摸排企业的“人才需求”,在“精准画像”中引入握前沿农业科技的“海外人才”、挖掘实践经验丰富的“乡土工匠”、唤回对广袤乡土情谊深厚的“外出乡贤”,为充分激活“人才潜能”,投资100万元打造占地600平方的纺织业电商产业园,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电商技能培训的“阵地”、人才就业的“容器”,切实为人才做好“岗位适配”“人才培训”“项目引进”“品牌搭建”“服务保障”等工作,以“人才薪火”点燃乡村振兴“燎原之势”。

发布人:齐鲁走笔 发布时间:2024-5-24 13:01 收藏 阅读人次:10909

初审:亦星 编辑:宜倍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