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毕业季:让“基层一线”成为青春“起跑线”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委组织部 黄亚杰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毕业季将至,根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届高校毕业人数预计达到1179万人,较去年增加2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高校毕业生何去何从”始终是社会热点话题。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在毕业后投身乡村、服务基层,这正成为一股就业市场上的“基层热”。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乡村振兴离不开蓬勃的青春力量,广大青年人要有甘愿“扎根乡土”的情怀,主动投身到农村基层的广阔天地中大展作为,把“基层一线”作为自身成长成才的“起跑线”,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青春力量。

点亮“理想信念”之灯,信仰坚定,志存高远,青年要在“有理想”中“立大志”。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理想是指引人成长进步的灯塔,照亮我们一生前行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从“志士不辞牺牲”“信仰之火永不灭”的革命烈士赵世炎,到在红旗渠建设中被称为“飞虎神鹰”的任羊成,再到“我们在太空盖房子”的陈冬,跨越百年,一代代中国青年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要胸怀远大理想,牢固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自觉把个人成长成才的小我融入到祖国发展建设的大我,志存高远、踔厉奋发,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扛起“实干笃行”之旗,主动靠前,甘于奉献,青年要在“敢担当”中“明大德”。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国家命运与个人前途休戚相关,民族振兴与个体发展紧密相连。广大青年生逢伟大时代,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勇于冲在民族复兴征程的前列,主动扛起高质量发展的大旗,在百舸争流的时代长河中勇当“开路先锋”,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从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摸爬滚打,到抗疫一线的志愿服务,从奥运赛场的拼搏奋斗,到边防哨所的威武守护,中国青年已经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在新征程上,当代青年更要大力发扬担当精神,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脚踏实地走稳走实新时代的壮阔征途。

高扬“自立自强”之帆,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青年要在“能吃苦”中“成大才”。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都有人说“90后”“00后”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一代,是“垮掉的一代”。但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用实际行动“打”了他们的脸,从脱贫攻坚战中以黄文秀为代表的青年第一书记,到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挺身而出的“90后”“00后”医务人员,青年人能吃苦、不矫情,更有能干事的“硬骨头”和干成事的“真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林州市考察时强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中练。只有吃得了苦头、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才能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广大青年要磨砺能吃苦的品格和精神,勇于战胜一切困难,把艰苦环境、艰巨任务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在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中创造新业绩、赢得新胜利。

唱响“砥砺奋进”之歌,敢想敢为,勇攀高峰,青年要在“肯奋斗”中“担大任”。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时间属于奋进者,时代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经过百年不懈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其中,青年人的作用不言而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百年风云变幻,青年始终是改变国家、民族乃至世界最积极蓬勃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在这场接力跑中,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砥砺奋进,向历史交出了优异答卷。如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当代青年要勇于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同人民一起拼搏,和祖国一起奋进,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跑出最好成绩,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青春业绩。

发布人:轻舟已过万重山 发布时间:2024-5-24 13:37 收藏 阅读人次:1812

初审:亦星 编辑:文小汇 责编:理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