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选调札记:我在基层练“四招”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冯家镇 张晓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作家三毛说“岁月极美”,而我想说在基层执笔磨砺的岁月更美。转眼入职已有七年了,从初入基层的茫然无措,到淬火百炼的从善如流,我始终用心用情用力在基层苦练“四招”,褪去了青涩与稚嫩,收获了喜悦与成长,也留下了无悔的青春足迹。

第一招:“张开嘴”访民意

刚到村里时,因不好意思“张开嘴”致使群众认不全,不了解群众家里的情况,群众也对我不熟悉,把我当“外人”“城里来的娃”,更别提与群众“交心”了,这把我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那时正值盛夏,一到傍晚“街头巷尾”就出现了许多拿着“大蒲扇”“小马扎”的大爷大妈们出来纳凉,我仿佛寻到了迅速融入的“破解之法”,因在学校有组织活动的经历,我就跟曹书记提出组织“纳凉晚会”的想法。通过节目的组织、排练,我与村里的大姨大叔们慢慢熟络起来,家长里短的事也愿意讲给我听。一个多月后的今天,“纳凉晚会”也正式开场了——“张儿,你真行!”——在观众的一阵阵叫好声、欢笑声与鼓掌声中不由得鼻头一“酸”,幸福感涌上心头,我从一个“外来人”迅速成为的“村里人”。

感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扎根基层,要迅速将校门“书生气”沉淀为基层“泥土香”,多去群众家里了解实际情况,做好基层的“小学生”。要做好思想、态度、行为的转变,融入基层、融入群众,当好群众认可的知心人。

第二招:“迈开腿”察民情

“白天村民都忙着干活,早上和晚上是最好的入户走访时间。”妇女主任宋主任嘱咐我。为了能听到实话、掌握实情,我经常傍晚就到村里走街串巷。村里的乡间小路、田间地头到处都有我的脚印。为了方便联系,我给村民家中显眼位置张贴了“便民联系卡”,公开自己的电话号码。有不少村民在周末或晚上打电话来咨询政策、反映问题,我都不厌其烦、态度诚恳地与来电人交流。能答复的立即答复,遇到疑难问题就认真记录,与村“两委”商讨后在承诺答复时间内予以答复、解决。村民的家庭信息以及有什么问题和困难,我都一一记在走访本上,装在心里。通过常走访、常“拉呱”、解“难题”,我体会到了当村情“知情人”的成就感。

感悟: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扎根基层,坚持“迈开腿,深调研”,永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问题带上来,把实干带下去。

第三招:“跑起步”暖民心

“请问民政部门在哪里?”门口有一位大叔探着身子问,“我想来办理丧葬费,但是不知道在哪里。”我起身迎接,“不是民政,是在我们这里办理。”交谈得知,其父亲是镇上的离休干部,但因病去世了,其母亲不属于退休干部,每月仅有百余元的农村基本养老金保障,家庭情况较为拮据。了解情况后,我第一时间联系人社局相关科室,咨询是否可以为老人申请办理遗属补助。得到肯定答复后,我协助家属仅用一下午就将所有材料备齐,第二天上午立马到人社局为老人成功办理遗属证。“太感谢了!”当看到大叔对我的感谢和对组织的表扬,我终于理解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的真正含义。

感悟:“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群众的“小问题”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大利益”,要真正地融入其中、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思考、解决问题要提“加速度”、上“快车道”、立即“动起来”,做赢得民心的“实干家”“行动派”。

第四招:“扑下身”解民忧

“唉,白忙了,这么些海棠果还剩在地里可怎么办?”曹大爷蹲在地头无奈地说道。南泥沟村是“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村里为了脱贫摘帽、发展经济,引入了特色产业,其中一项就是海棠园项目。海棠果的销售情况对村集体经济有不小的影响。当了解到村里生产的海棠果缺少销路后,我迅速行动,在网上开了“南泥沟村扶贫特产专卖店”,售卖海棠果、猕猴桃、金银花等扶贫特产,解决了燃眉之急。渐渐地,我与村民打照面时,他们总会笑眯眯地问我要不要来家里吃饭,又或是看见我额头上长痘痘要给我一盆芦荟的大姨……我品尝到把群众当亲人、以真诚换真心的甜蜜。

感悟:“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基层是党和政府决策部署落实的最“关键一环”,是解决群众问题、办好民生实事的“最后一公里”,群众的眼睛是最标准的度量衡,群众的微笑是我们最满意的答卷。

发布人:luckyVV 发布时间:2024-5-26 12:11 收藏 阅读人次:2124

初审:霄冰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