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持方法“利器”让全面深化改革“1+1>2”

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张程雅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5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总书记强调“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广大党员干部沐浴于“改革春风”之下,当找准用好“守正创新、系统集成、谋干并举、与民同行”的改革方法,以手握利器之姿实现“1+1>2”,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持续注入“澎湃动力”。

“守的智慧+创的勇气”,让改革更有“深度”。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守正中的“正”指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守正就要坚守正道、追求真理,创新意味着新的认识和实践成果。改革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首先要弄清楚的就是改什么、不改什么,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改革无论怎么改,都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这四个“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就是我们在改革中需要坚守的“正”,也是改革的原则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敢于创新,敢于说别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新事,真正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谋在前处+干在实处”,让改革更有“效度”。谋划科学,才能施工精准;干在实处,才能取得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既要积极主动,更要扎实稳健,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实际。抚今追昔,深圳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7亿元增至2023年的3.46万亿元,从小渔村迅速成长为中国版图上的“亮眼地标”,这样伟大的中国成就成在于高起点的谋划,也成在于高效率的实干。进入新时代,尽管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但必将是荆棘密布、困难重重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以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多啃“最硬骨头”、多经“风吹浪打”、多捧“烫手山芋”,争做敢改革、会改革、善改革的实干家。

“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让改革更有“力度”。“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主要就体现在系统集成上。现如今,改革进入又一关键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之间的改革紧密相连、相互交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改革,是无法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合力的。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想推进新时代改革行稳致远,就必须以全局意识对改革的方式、途径、平台、力量等进行系统集成、整体设计,特别注重各种机制、各个部门以及关键环节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强大的改革合力,从而实现改革举措的最优解和效益的最大化。

“造福人民+依靠人民”,让改革更有“温度”。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综合改革、“三明医改”、河长制、林长制、多跑一次等基层改革经验,无一不体现出改革力量在人民中汇聚,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鼓励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就一定能够促进全社会形成改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广大党员干部要深悟“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的道理,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多推出一些就医、住房、就业、托幼养老等民生领域的改革举措,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改革成效的重要检验。

发布人:一直有在努力哦 发布时间:2024-5-27 14:03 收藏 阅读人次:1133

初审:杨南方 编辑:宜倍 责编:理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