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选调札记:我与群众的“贴贴”日常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司马台村书记助理 隋可馨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时光匆匆,岁月荏苒,转眼间,在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司马台村已逾一年。我扎根在这个长城脚下的村落里,与群众心贴心,听真心话,做暖心事,我深知“贴”字诀的要义,与群众的“贴贴”日常也让我由不谙世事的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驻村干部。

脚踏实地,知行合一,用“脚力”丈量基层,做好群众“贴心人”。初见村“两委”时,我有些局促不安,从学校的象牙塔迈进机关大门,又走进基层一线,还不知日常村务工作从何入手,也不清楚该怎样和村里的百姓沟通。村书记亲切地和我说:“孩子,好干部是靠双脚走出来的,有空要多在村里走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彷徨和笃行之间,我选择了笃行。我成为朋友们嘴里“土里土气的村助理”,内心装“土情”,嘴里说“土话”,做事有“土味”。田间地头查农情,临河观鱼看水质,小巷人家送温暖……从初来乍到时村民们对于我这个陌生面孔的好奇到见面后脱口而出“来啦,丫头”的亲切,是我贴近群众的初次体验,我也感悟到经常到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与群众拉家常、问近况,才能切身体会到村里温暖人心的“烟火气”。

勤思善思,科学决策,用“脑力”分析问题,办好群众“贴心事”。思路决定出路,遇事比群众多想一点,不做“思想懒汉”,才能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意义。“产业发展了,村庄环境、村民无序竞争又成了困扰支部的难题。”我同村干部一同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建立以环境整治服务队、党建办公室和村政事务办公室、物业-旅游-资产管理中心为主的“一队两室三中心”组织架构,全面推进村内社区管理,维护良好市场秩序。2023年累计为村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45件,为游客解决实际问题130件,真正成为民俗户的“主心骨”和“贴心人”。从基层治理遇到瓶颈到工作取得实际成效是我攻坚克难、解决问题的初次体验,作为驻村干部,不应仅仅看到政策支持、产业融合等因素下给村里带来的机遇,还应该结合村域实际,善于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勤修内功,笔耕不辍,用“笔力”增强见闻,传达群众“贴心话”。对于驻村干部而言,劳动人民的诉求、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都浓缩在文字之中。因此,执笔之人不仅要下笔如有神,还要有责任与担当。于是,我常“攒”好文章、好点子,从中汲取智慧、激发灵感;勤“写”信息稿,在模仿中寻求突破,在反复琢磨中熟能生巧;多“问”村民,带着问题去调研,汇聚民智找办法,希望通过不断积累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人大代表意见建议上报到宣传村内基层治理成果,从建设“景区村”意见收集到协助村成功申报全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典型案例,这是我不断“翻山越岭”、打磨“笔力”的初次体验,我也体会到,夯实理论功底才能克服“本领恐慌”,把笔触对准群众、对准乡村,才能让文章更有“温度”。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在基层这个大舞台上,我将善积跬步、不懈奋斗,继续用坚韧执着和青春热血做好群众“贴心人”,办好“贴心事”,传达“贴心话”,在青春赛道上肩负时代使命,书写奋斗华章。

发布人:12371网友5wb2iv 发布时间:2024-5-27 14:26 收藏 阅读人次:1579

初审:杨南方 编辑:文小汇 责编:理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