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基层减负要减掉“包袱”“束缚”“应付”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港西村(2021年市级选调生) 石金凯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为基层减负就是要为战斗在国家治理神经末梢、服务群众前沿站哨的广大基层干部卸下过重负担,努力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以饱满的激情、振奋的精神创新创业、服务人民。

减负,要减掉基层干部肩上过重的“包袱”。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因此做好属地管理尤为重要。然而有的地方却过度强调属地责任,甚至以此为借口“甩包袱”,将分内工作推到基层、应担风险嫁接给基层、责任压力转移到基层,让基层陷入“责任属地、权力不属地”困局,损害了基层治理的有效性。因此,减负就要减掉基层“权责范围”之外的工作任务,卸下强加在基层的过重“包袱”,科学规范属地管理。一方面,要合理划定管理范围,建立属地事项清单,回答好“属到何级、管好何事”核心问题,真正实现“属地管理”与“分级负责”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要以提高基层治理效果为目的,通过“赋权”为基层“赋能”,真正实现“权力”与“责任”的平衡一致。

减负,要减掉基层干部脚下僵化的“束缚”。基层工作规范化建设,有助于规避错误,提高工作效率。然而有的地方却过分追求规范化,为许多事项制定繁琐甚至“僵化”的程序,致使干部只能对着表格在条条框框内开展工作,反而捆住了手脚,束缚了基层的创新性和灵活性。因此,减负就是要摒弃不合时宜、不合事宜的苛刻程序,松开限制基层创新创造活力的束缚。一方面,规范化建设要注重科学性,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出可以为基层办事效率“加成”的规范化程序,切莫乱决策、乱作为。另一方面,规范化建设要注重时效性,对于“过时”的规范化程序要及时优化乃至清理,切莫因循守旧不顾环境变化而“一把尺子”量到底。

减负,要减掉基层干部心中自保的“应付”。考核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有效手段。然而有的地方过度过激甚至“无量纲化”考核标准,让基层出现“工作越干越多,板子却越落越勤”的“怪圈”,甚至滋生出“遇事不思考,全程听指导”应付了事的干部,严重损害了基层的活力与热情。因此,减负就要摒弃不合理、不科学、不客观的考核,让干部干事态度由“疲于应付”变为“主动出击”。一方面,考核评价要正对“问题靶心”,通过优化考核指标、创新考核形式等举措,让考核实现共性与个性兼顾、痕迹与实绩正位,真正为基层“把脉问诊”。另一方面,要辩证看待考核结果,完善容错试错纠错机制,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既要给干部“压担子”又要给干部“铺路子”,让干部敢为愿为在基层大地蔚然成风。

发布人:12371网友wbxtci 发布时间:2024-5-27 14:54 收藏 阅读人次:2103

初审:杨南方 编辑:理理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