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十一年,已经69岁高龄的宋濂应诏从家乡浦江到应天府去朝见,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写下此篇赠序,即《送东阳马生序》,旨在通过自己的求学经历来激励马君则及广大青年学子。初读《送东阳马生序》时,我正在读中学,八年时光飞逝,如今已踏上工作岗位,再读此赠序,感慨良多,我们要汲取序中的精神营养,解锁“读书之道”。
不坠青云之志,博学强记、诚恳好学,解锁“男儿须读五车书”的“善读之道”。书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砥砺奋进的良师益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在写给同乡马君则的赠序中,介绍了自己早年虚心求教和勤学苦练的经历,宋濂幼时就酷爱读书,但家境贫寒只好借书来读,“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这是宋濂读书时的态度。当前,随着时代的进步,大部分人习惯于碎片化阅读,浮光掠影、难求甚解。读书是要付出辛劳的,我们要充分利用“挤”和“钻”的读书方法,工作太忙可以挤时间来读书,看不懂可以深钻研来读懂弄通,要做到博学强记、诚恳好学,心存远大理想,不坠青云之志,仔细领悟书中乾坤。
不移求知之心,切问近思、学以明志,解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读之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要讲究“薄厚结合”,把“薄的读厚”再把“厚的读薄”,“读厚”是指读书要有所延伸,要有广度;“读薄”是指读书要有所提炼,要有深度,在“读薄”与“读厚”之间不断增加阅读的深度与广度。同时,也要讲究“学思用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广大党员干部要边读书、边思考、虚心求教,读出书中的广度与深度,要持之以恒的学习,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反复阅读、反复领会,以“不弃微末、久久为功”的执着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深入阅读、常读常新、真读真信,切问近思、刮摩淬励,不移求知之心,驰而不息地坚持阅读,在思考中细细品味体会书中精髓和超然思想,真正做到读有所悟、用有所得。
不改豁达之情,笃行不怠、素履以往,解锁“仰天大笑出门去”的“乐读之道”。书籍是最宝贵的财富,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书籍都会给我们坚持下去的信心与动力。正如宋濂在求学时,“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而他“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只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近些年来,一些干部总是为了不切实际的虚名、虚功而奔走徒劳,失了本心,也失了干部的“干劲”,宋代文坛巨匠苏轼在《定风波》中写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我最喜欢的精神境界与生活态度,遇到困难那又如何?别怕,即便只有一双草鞋、一根拐杖也会走到最后,“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广大党员干部当坚守本心、笃行不怠、素履以往,不攀比、不盲从,以乐观豁达的胸襟,担负起时代的使命,保持敢想敢拼的劲头,重拾书本,踏实成长。书,要好好读;路,要自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