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各地各部门要聚焦问题,卸包袱、激活力、治顽疾,巧用“减加乘”让基层减负“见行见效”。
减“层层重重”之负,在“查病灶、治源头”上“用实劲”,让基层减负“权责明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一线的工作千头万绪、交织复杂,不能“基层是个筐,啥都往里装”,否则基层干部就会陷入“接不住”的应付疲态。基层减负减压要抓在“关键处”,减在“问题上”,明职责卸包袱。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指出:“凡事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切勿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关键查病灶,相关职能部门要深入一线,深入实际,掌握干群诉求、厘清问题表象,摸清问题实情,搞清基层“该干什么活、能办什么事、应担什么责”,梳理共性问题、找准主要矛盾、突出主要问题,“一网打尽”换了“马甲”、出现“变种”的基层之“负”;要主动防治,抓好源头治理,上级部门要坚持刀刃向内,给材料报表“挤水”、给督查检查“瘦身”、给指尖之负“解压”,以“删繁就简三秋树”之力,从一事一情改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精准纠治,该减便减、该删就删,摘去不该担的“包袱”,剪掉不该接的任务,厘清职责边界,建立减负减压清单,让基层减负权责归位。
加“时时处处”之力,在“促实干、强支持”上“下实功”,让基层减负“提质提效”。减“负”不减“责”,减的是“负担”,加的是“负责”,“松绑”不“松懈”,松绑的是形式主义的束缚,拧紧的是实干担当的状态,切勿以减负为“遮羞布”推诿扯皮,以减负为幌子,趁机“钻空子”,为基层干部减负,当赋能给力,提高工作质效,善做加法。要时时赋能促实干。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时时把责任刻在心里,常常把使命扛在肩上,提能力、优作风,主动作为、担当有为,把助推高质量发展的一张张“规划图”变成“实景图”。要处处给力强支持。把减负与深入推进机构改革落实落地相结合,推动基层工作机构整合优化,充实基层工作力量,让基层有权有责、权责匹配,有人办事、有资源办事。把松绑减负与关爱赋能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担当作为、容错纠错”激励机制,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为担当者“撑腰”,为负责者负责,让基层干部解脱束缚,轻装上阵,激发基层干部敢于担当,勇于任事,大展才能。
乘“常态长效”之势,在“当下改、长久立”上“筑实效”,让基层减负“标本兼治”。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通报了一批在基层减负中存在的典型案例,从通报的案例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还有发生,文山会海还有反弹回潮……基层减负效果如何,负担减没减、减了多少,最终需落到实处。为基层减负,要把坚持“治标”与“治本”“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做好乘法。要改在当下,用好“四下基层”“四不两直”等工作方法,通过“一线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对查出的羁绊基层干部精力的“文山会海”“迎来送检”“稿来稿去”等典型案例要通报,对弄虚作假、脱离实际等的反面现象要曝光,时时管,处处抓,立行立改,整改到位,防止反弹回潮;要长久立,落在长效,避免“一阵风”“一场雨”,风过则止、雨停地干,既要建立健全民主评价机制,让基层干部群众成为减负成果的验收者、监督者,保证减负方向“不跑偏”,又要持之以恒,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顽瘴痼疾,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怪圈”,实现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