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慎其独也”修好党纪学习教育“心学”

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选调生 查逸涛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纪律是党的“生命线”,纪律严明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是提高党的创造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支撑保障。当前,党纪学习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不仅要沉下心来“细嚼慢咽”,字斟句酌通读全文,还要凝心聚气“全面把握”,推动党纪法规入脑入心,确保做到“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君子慎独”见于儒家经典《中庸》和《大学》之中,是儒家倡导的一种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方法。《中庸》有云:“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在忠告“君子”,不但要在有人的时候修身讲礼仪,即使在没有人看见、没有人监督的私密环境下,也要自觉遵从道德准则为人行事。《大学》中则告语:“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整句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喜爱美好的色彩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侧重强调的是,既要“慎独”,也要“真诚”。

外在的“他律”永远不如内在的“自律”,“自律”的更高境界在于“存养”。《传习录》提到:“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有事的时候心中念念存天理,是在省察私欲,无事的时候省察心中是否有私欲,是存养天理。代换一下就是说,“省察私欲”即“存养天理”,因此,自省自查是去人欲、存天理的关键,也是达到“致良知”的必要过程。实践证明,一个人能够守本心之正,不为外物所扰动,做到“独知”而“不动心”,在“独知之地用力”,做人做事也就会有尺度、有底线、有敬畏,方能不走歪路不走邪路。

“勿求虚誉”是保持“慎独”,抵御“精神贿赂”的屏障。古人云:“卑辞厚币,必有所图”。“物质贿赂”与“精神贿赂”都是侵蚀干部理想信念的祸端,相对而言,逢迎献媚的“精神贿赂”,更具备隐蔽性和欺骗性,稍不留意就会陷入“温水煮青蛙”的泥潭之中。纵观系列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例,不难发现大多都是因为在“吹捧”“赞美”中迷失自我,才致使底线失守,最终身陷囹圄。“有实必有名,虚誉暴集,则毁言随至矣。”政绩是干出来的,不是靠“吹”出来的,北宋知名廉吏陈襄恪守“勿求虚誉”的理念,为官从政时期,以利国利民为己任,身体力行、倡学兴教,高洁清廉、忠君爱国,从不贪图和追求虚名,被称为“儒士典范”,流传千古。因此,只要自身注重修养,坚守政德,务实笃行,好评美誉自然会伴随而来。

尚俭戒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和倡导的优良作风,也是“君子慎独”的内在要求。清代张圻在《答周仲和书》中有云:“居官之所恃者,在廉。其所以能廉者,在俭。”意在表明,为官之廉,在于不贪婪,不苟取,持俭才能守廉、兴廉。勤俭和廉洁如同一对孪生兄弟,清代魏禧《日录里言》中有云:“凡不能俭于己者,必妄取于人。”这深度阐释了挥霍无度、欲壑难平的背后正是贪图享受的奢靡之风在作怪。回顾赣南苏区革命史,刘启耀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在1935年的宁都突围战中,他负伤昏迷,与组织失散,为了找到党组织,他在遂川、万安、泰和一带漂泊流浪、沿街乞讨,一路九死一生,多次饿晕在路边。直到找到党组织,人们才发现,这个破烂衣衫讨米人的褡裢里,竟藏有13根金条和一些银元首饰,而这正是党组织交给他保管的经费。大公而忘私,临财却不起念,正是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明法纪、知敬畏、存戒惧是“慎独”的“醒脑良药”。正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就是为了让党员干部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言行准则。唐代白居易云:“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韩非子·诡使》记载:“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指出:“古器合尺度,法相应矩规”……凡此种种都说明了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也正是因为有了制度的刚性约束,常人才能达到圣人有同样的行为准则。“举头三尺有神明”,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党员干部要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牢记“莫伸手,伸手必被抓”的道理,不断锤炼党性修养,涵养清风正气。

发布人:先赞后看养成好习惯 发布时间:2024-5-29 11:43 收藏 阅读人次:161577

初审:高朗 编辑:理理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